练就早癌筛查“火眼金睛”打好消化系统“保卫战”
仔细读片
“筛查一个早癌,挽救一个家庭”,这是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邹龙从业20年来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带领的科室团队倡导的理念。
近年来,邹龙带领市三医院消化内科不断升级人才、设备、技术,淬炼消化系统肿瘤筛查的“火眼金睛”,并将消化道早癌筛查的健康普及工作推广川西北,与百姓携手,共同打赢了一场场
漂亮的消化系统“保卫战”。
为病人进行内镜检查
“火眼金睛”造福无数家庭
据悉,中国人发病率前五的癌症里,有三个是消化道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但这些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极易被忽视,等有明显症状时大多已错过最佳诊疗期。因此,每次听说又有哪个患者因肿瘤发现不及时而切除全胃,邹龙总十分动容:“真的很惋惜!他们原本可以用更简单经济并且伤害小的方式进行治疗的。”
从业20年来,对于邹龙来说,早癌筛查已成为他的责任与使命,无数消化道早癌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他记忆犹新的,是一位30岁的新手妈妈,在单位体检时加了“色素放大内镜”这一项检查。检查中,邹龙敏感察觉到患者胃部有一处异样。他用放大内镜将视野放大100倍观察,视野中那处组织微微凸起,并有一处血管轻微增生。但是,凭借职业敏锐与丰富经验,邹龙判断这极可能是一例消化道早癌。后来,这位患者在市三医院普通外科进一步活检诊断证实,这确实是一例早期胃癌,并且是死亡率最高的低分化癌。
幸亏发现及时并未扩散,经过普通外科切除病灶、彻底清扫相关淋巴,这位患者有幸存活下来。她给邹龙送上了一面锦旗,并感激地说:“感谢您给了我陪伴孩子长大的机会,感谢您挽救了我的家庭!”
消化内镜是早期发现、诊断消化道癌最准确的方法,但是一把小小内镜在邹龙手中竟起到了“火眼金睛”的效果。然而,邹龙并不满足于此。他在川西北率先引进超声内镜检查(EUS),在内镜直视下对消化道管壁或邻近脏器进行断层扫描,以获得消化管黏膜下层病变浸润和淋巴结肿大等信息,对于消化道疾病的评估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仁心守护打好消化系统“保卫战”
每天清晨,邹龙便脚步匆匆地穿梭在楼道里,开晨会、查房、与患者沟通、制定治疗方案、做胃肠镜检查……由于常年手握内镜旋钮,他的左手有着厚厚的茧。
为解除患者病痛,邹龙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参加工作20年来,他对患者耐心细致,认真负责,不以医谋私,把浓浓的爱心奉献给了患者。
2016年,一位78岁的老太太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到医院就诊,经胃镜检查发现食管病变,结合病理检查被诊断患有早期食管癌,但老人害怕外科手术,不愿治疗。邹龙组织医务人员开展病情讨论,并对老人及家属进行耐心劝说和解释。在经过老人和家属同意后,决定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简称ESD术),保证了食道的完整性,切除了癌变组织,彻底根治早癌。术后,老太太恢复良好,全家都很感激邹龙。
为全面推进早癌防治创新模式,在邹龙带领市三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加入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让消化道早癌筛查与治疗达到国家最高标准。
用心用情打造专业队伍
“火眼金睛”和一个个“消化保卫战”大捷的背后,是邹龙近乎苛刻地千锤百炼。
从业20年来,邹龙以院为家,以医为乐,为解除患者病痛付出了大量心血,每年接诊患者近万人次,做胃肠镜检查及治疗近8000人次。他还先后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鼓楼医院进修,学习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治疗技术,淬炼起了自己消化系统疑难危重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深厚造诣。
邹龙对科室建设、专业技术的心也是坚毅而百折不挠的。现在的市三医院消化内科可谓“兵强马壮”,从人员、设备及业务量都达到了较高水准。
“业内有一句话:做够300例胃镜,才让你上肠镜。那种平稳、准确,没有捷径,只能通过成百上千次操作和认真揣摩,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邹龙说,“为了这个目标,我要求科室里所有医生都成为‘摄影师’。当你成为一名合格的‘摄影师’,拍出来的图片不糊,那么你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消化内科医生。”
为了充实早癌防治队伍,邹龙带领消化内科每周四雷打不动的开展“内镜读片会”,每个人把自己最近遇到的或者看到的病例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或者新的想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内镜是消化内科医生的眼睛,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邹龙说,“生命所系,健康相托。做强一个专科,造福一方百姓,这是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最开心的事。我将带领团队,向着攻克更高难度的新技术奋进。”
(张瀚文刘小庆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小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耳熟能详的诗句背后,是农民辛勤的耕作。近段时间以来,不少在绵国企食堂纷纷掀...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