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率先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为目标,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再上一个新台阶、走在全省前列 绵阳:肩扛责任,铆足干劲抓好这113项

四川经济日报 2020-02-19 07:12 大字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中,2月10日,在绵阳市政府举行的七届第87次常务会议上,绵阳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细化分解成113项重点工作任务,逐项明确牵头领导与责任单位,提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地落实,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再上一个新台阶、走在全省前列。

着力稳定经济增长,

率先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

2856.20亿元!

这是2019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完成情况。这一年,绵阳的GDP增速为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总量与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这也意味着,在今年绵阳的经济总量将毫无悬念地跨越3000亿元大关,在绵阳历史上首次实现用三年时间再度迈上一个千亿级的台阶,助力绵阳在全省率先建成经济副中心。

而围绕率先建成经济副中心这一目标,在绵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绵阳提出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为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7个月保持两位数高位增长的基础上,绵阳提出在今年的工作中,将持续发力地谋划与推进一批事关绵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特别是突出抓好29个省重点项目和236个市重点项目。

以投资结构的优化,来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绵阳为此表示在年内将加快推进总投资240亿元的绵阳惠科光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以及绵阳新型显示产业园、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力促全市工业投资与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深化基础设施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继续实施一批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确保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以上。并在聚力招大引强中,力争全市全年引进5亿元以上的项目70个、30亿元以上项目16个,国内省外到位资金保持全省第2位。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京东方量产交付、新晨动力宝马“王子”发动机高功率版全面量产、华为鲲鹏生态长虹天宫系统应用示范工程率先落成……以构建先进制造业为引领,去年绵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达10 %,连续27个月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这当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39%以上。

在今年绵阳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绵阳提出将进一步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此,绵阳表示将着力推动“6+6”产业发展计划,一方面重中之重地推进具有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这六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下大力气地推动新型显示、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5G、北斗卫星应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六大创新产业蓬勃发展,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的创新产业体系,提升绵阳的产业竞争力。

就此,以“6+6”为导向,绵阳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工中,提出将进一步大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的“领航计划”,力争年内新增5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3家,推动九洲集团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的“涌泉计划”,力争年内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0户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净增40户以上;大力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的“登峰计划”,推动爱联科技等加快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力争高成长型企业达7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140家。绵阳的目标为:年内全市计划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

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

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

“郡县治,天下治;郡县富,天下足。”

诚然,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县域经济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而且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在过去较长的一个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不足成为制约绵阳发展的一个突出短板。

由此,绵阳从2017年以来持续发力,通过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振兴计划”及其“五大行动”来着力培育与打造充满活力、特色化、专业化的县域经济。在此基础上,加快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格局,夯实绵阳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这一底部基础。在坚定不移与坚持不懈中,全市县域经济向好发展,在去年举行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上,全市5个县区获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先进县、进步县殊荣,占全省1/6。

在今年绵阳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其重点工作责任分工中,绵阳再一次提出将持续用力地抓好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省级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力争全市县域范围内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78%以上,推动“一核”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两翼”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三区协同”的联动性持续优化,打造“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板块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努力探索构建出一条富有绵阳实际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任毅

新闻推荐

强化责任担当改善空气质量 全市大气污染防治视频会召开

本报讯(陈伟记者苏东华)2月18日,绵阳市召开2020年2月大气污染防治视频会,分析绵阳市今年1至2月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安排部署近期...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