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人才沃土 靶向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绵阳市人才工作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李桥臻
正如好苗离不开沃土一样,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一个好的环境。
近年来,绵阳树牢人才引领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人才为先,通过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提升创新创业生态质效,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创新支撑。
数据即为力证:近3年全市经济年均增长8.8%,规上工业增加值已连续24个月保持10%以上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22个月保持13%以上增长。
高标准构建人才体系涵养人才发展源头活水
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关键在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尊重人才自身成长规律,推动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绵阳市聚焦破解人才政策分散化、部门化等问题,加快构建联动高效的人才目标体系、人才政策体系和人才工作制度体系。
在明确2020年、2025年、2035年等节点的人才引育重点和目标时,坚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人才发展规划“一盘棋”,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工专业人才、律师行业人才6个专项规划,标清人才发展时间表路线图。出台加快建设西部人才强市意见“管总”政策,配套制定科技城人才计划、绵州育才计划、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管理、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绵州英才卡等12个文件,构建起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新政体系。
在绵阳,党委“定期议才”已经成为常态。连续6年召开全市人才工作大会、高层次人才代表座谈会。优化组织部牵头抓总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形成高端人才服务中心全面参与、29个市级部门分工负责、13个县(市、区)园区衔接联动、13个驻外高层次人才联络站协同、9家市级人才金融特色机构参与、用人主体积极响应的工作格局。
高质量实施人才计划激发人才干事满腔热情
为破解人才工程影响力不高、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绵阳市人才工作以突出产业发展和“高精尖缺”为导向,实施科技城人才计划引人才,实施绵州育才计划育人才,实施国家科研人员激励计划用人才,每年拿出6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撬动人才供需两侧。
从“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四川奇石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创新测控技术在行业干得风生水起。公司人才团队也先后被评为绵阳“涌泉奋进”团队,“涌泉领军”团队,“卓越计划”团队,随着人才发展专项资助资金和融资贷款的陆续到位,加持人才政策,使其产生了连锁效应,员工总量、学历层次、研发人员数量上翻了数倍,专利数量不断攀升,科技成果实现从无到有,从量到质的提升。近3年,公司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56亿元,利税总额4706万元。
“‘奇石缘’能跑出这样的‘加速度’,离不开绵阳各项人才政策的落地和金融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对于未来,我们充满了希望”。提到公司现有成绩,四川奇石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汤世友显得自信满满。
“奇石缘”并非个例。绵阳紧扣重点工业产业和融合产业发展需要,实施科技城人才计划引人才,着力引进融合创业团队、科技领军创业团队和产业尖端创新团队,对优绩团队实行持续资助、单个累计资助最高2000万元。数据显示,近7年投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近3.5亿元,资助引进领军人才397名、创新创业团队467个,受资助企业实现利润52.82亿元、增长34%,上缴税收20.51亿元、增长149%。
2019年12月,绵阳市来自14个专业领域的125名人才“苗子”入选“绵州育才计划”。该计划每年单独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给予入选人才培养补贴,同时在培训进修、团队建设、科研激励等13个方面给予入选人才专项支持。此外,面向在绵科研院所、高校等,绵阳市实施国家科研人员激励计划,开展成果产权制度、成果转化收入分配、薪酬激励机制等15项试点,让人才合理合法富起来。
高水平建平台强服务汇聚人才创新磅礴力量
种好梧桐树,方能吸引凤凰来。绵阳市高度重视人才平台载体集聚吸引人才、创新驱动发展作用,聚焦破解创新要素分散、转化渠道不畅等问题,深挖绵阳国防和科研生产独特优势,建设研发、孵化等平台,拓展人才干事创业空间。
汇集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顶尖专家,以股权、项目等为纽带共建各类创新研发平台,建成28家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聚集1758名硕士及以上层次人才从事科技创新。
积极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园区转化”的孵化体系,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北斗导航等产业,积极打造专业化孵化群体,建成6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催生一批无人机、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的创业团队。2019年,全市预计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85家,总数突破1.2万家。
环境好、服务优,则人才聚、事业兴。为破解人才难留、人才服务水平不够高等问题,绵阳市在人才服务方面,突出服务市场化、精准化供给,更加注重拼环境、拼诚意、拼感情,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有机统一。
深化拓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反映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创业的话剧《国魂》和《“两弹一星”精神珍贵实物展》在中央党校成功展演,并在全省巡演,激励人才立足本岗、对标功勋,主动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建设中国科技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入驻专业机构22家,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组建中国科技城融合人才俱乐部,首批吸纳100余名融合企业家和科研人员为俱乐部会员,定期开展“周末工程师”活动。
推行绵州英才卡“一卡通”服务,对符合条件高层次人才提供行政审批便利、项目申报指导、创新服务、创业服务、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子女就学、配偶就业、购房优待、交通出行等17项专属服务。同时,建成100套高品质人才公寓。
坚持一事一议、提前介入、特事特办,对新引进的10个百亿级重大招商项目实行“清单制”服务,落实高层次人才生活服务保障,为某重大项目引进的123名高管、1229名工程师、1453名技能人才提供“一条龙”服务。
用一个能人,兴一大产业,富一方百姓;扶一个贤才,拓一个领域,强一番事业。如今,在绵阳的工厂车间、田间地头、院所高校、医院学校……各类人才正把自己的智慧转化为助推绵阳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强大动力。
新闻推荐
□杨海燕邓长青本报记者李灵越年关将至,涪城区刘家坪村村民辛加虎开着新买的小汽车,到处置办年货。说到如今的日子,辛加虎笑...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