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运用“心理暗示”强化班主任工作效能

绵阳日报 2019-10-29 09:12 大字

游仙区小枧沟镇置信小学左春梅何加齐

在班主任工作中,适时适度地运用心理暗示,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一、心理暗示及其特点

简单地讲,所谓心理暗示,就是信息的发出者对某一特定的目标不作正面的评价和要求,而以通过一些媒介——语言、动作、神态、环境、榜样等,以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信息的接受者施加影响,予以某种启示,从而使信息的接受者对某事、某种行为、言论作出相应的反映。心理暗示的结果使人的心境、情绪、爱好、心愿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使人的某些生理功能、健康状况、工作能力发生变化。

在教育活动中,暗示作为一种心理上的沟通,是直接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个体之间的一种潜在交流。这种交流,包含着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感体验中,饱藏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信赖、要求、期望在内的复杂的情感。它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它不仅能激发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热情,并且对学生的毅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心理暗示的种类

、语言暗示。语言是教育和班级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语言暗示要求教育者能巧妙运用语言工具,体现语言艺术的魅力。班主任对于不同性格、不同气质、不同表现的学生要用恰当的方式、合适的语言进行“意在言外”的暗示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这样容易使学生接受,更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行为暗示。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班主任的行为每天都会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而学生接受这种暗示,由于选择的余地很小,所以总是无条件的。教师行为对学生时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恰当的环境下,给学生以行为暗示能够起到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效果。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学好,必

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班主任要以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表情(神态)暗示。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眼神等,是其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教师可借助神态表情,给予学生某种暗示,给学生积极的鼓励。学生进步了,给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赞赏、肯定的眼神,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和更上层楼的动力;学生遇到挫折了,给他一个宽容的笑容和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面对失败的勇气和重整旗鼓的力量。这些神态表情暗示,饱含浓浓的爱和鼓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格暗示。人格是教师的个人修为,班主任老师的性格、个性、气质、能力等诸多因素,构成了班主任完整的、特定的人格。班主任老师的人格时时都在给学生提出暗示,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高尚的人格,具有很强的魅力,对学生的一生影响甚远。有的班主任老师从不体罚学生,和学生关系很融洽,但学生都很“怕”他,在班里都能自觉遵守纪律,积极向上,努力学习。这就是教师人格暗示的作用。

、仪表暗示。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关系最密切。班主任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最富影响力的。老师的仪表、衣着打扮,实际上是其心灵的展示,对学生的暗示特别大。班主任老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常常通过仪表暗示给学生。学生接受这种暗示并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它会使学生的潜意识受到内在强化,影响学生的发展。

、榜样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上树立一些好的榜样,让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如表扬某同学如何为班集体挣得荣誉,某同学如何为了班集体牺牲个人利益,某同学怎样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某同学如何乐于助人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向榜样学习,积极向上。

、环境暗示。心理学表明,一定的环境氛围可以强化或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好的环境能使人身心舒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差的环境则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一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受到良好的熏陶。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室文化布置,既要注重审美的要求,又要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展示班级特色。班级环境氛围越浓,对学生的心理暗示越强烈,班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三、运用心理暗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充分了解学生。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育者想在各方面教育人,他就应该在各方面了解人。”教师在进行心理暗示时,应先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和接受能力,这是运用心理暗示的前提。

、心理暗示要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材施教是指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师给予不同的暗示方法。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开朗的孩子可采用激将法、对比法;内向的孩子则采用语言、表情来安抚、鼓励,以唤起孩子的信心。因时施教是指教师应该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积极的暗示。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审时度势,恰当暗示。这是心理暗示的核心。

、找好启发点。用来作为暗示、启发的材料一定要选好,要与被暗示的对象有密切的联系,且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这是进行心理暗示的重要条件。

、暗示要恰如其分。这是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暗示的“度”。太深,则违背了心理暗示的初衷;太浅,学生则可能“启而不发”。这是心理暗示的关键。

、作好事后总结。在每一次运用心理暗示之后,不论成败,教师都要进行认真总结。成功了,总结经验,表扬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失败了,教师则应认真反省,寻找原因,或再次暗示,或另寻他法,切忌归罪于学生“笨”。这是心理暗示的提高。

新闻推荐

绵阳市第八中学举行学习表彰大会

本报讯(宋雪梅马敏)经过一个多月的初中学习,绵阳八中初一的新生从最初的相互陌生到与老师同学的彼此熟悉,初中的学生生活与小...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