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崛起绘宏图

绵阳日报 2019-09-30 07:26 大字

夕阳下的孵化大楼

国家高新技术成果发布中心

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国家科技城(绵阳)分市场

2019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颁奖

美丽的人工湖

创新中心二期全景(刘华伟摄))

科创崛起,创新先行。实干奋进的科创区,赋予科创人敢于尝试、勇于担当、拼搏奋进的精神,向创新要动力,用实干谋发展,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70年来,科创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的壮美华章。

产业发展

实现新突破

科创区将“两新”产业发展作为园区产业发展的重点,以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为主导,着力推进激光技术应用、5G技术应用、机器人、信息安全、物联网、大数据、环保节能、新材料等新兴业态产业纵向延伸、横向配套、集群发展。

科创区还出台了《鼓励企业成长八项政策》与《对外开放十项优惠政策》,鼓励具有国内外资源配置能力的企业、科研院所、个人来园区投资兴业。去年,科创区再度推出系列体系化的“高含金量”政策——《加强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八十条政策》,并聘任了首批招商大使、招商专员,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开放合作力度。同时,不断充实产业发展载体,全力推进创新中心三期、高端产业园、上市公司产业园项目建设,让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该区还出台了《科创区支持工业发展若干政策申报指南》,设立了每年投入2000万元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工业企业给予长期持续性支持,目前已帮助企业成功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扶持项目20余个,到位工业发展补助资金3000多万元。

此外,科创区还全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科技服务集聚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新入驻了喀斯玛西南商城、汇钾天下等知名电商项目,园区电商企业累计达260余家。同时重点打造现代服务业繁荣高地,大力推动乐荟城、温莎国际商业氛围打造和餐饮娱乐聚集。

科技创新

掀起新高潮

8月30日,由国防科工局信息中心、四川省科技厅、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9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绵阳协同创新大赛)在科技城创新中心二期精彩落幕。这已是科创区连续七年承办该赛事。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科技城中央创新产业园区,科创区通过加快聚集资本、人才、技术这三大要素,科技城创新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提升。

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去年5月,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授牌成立,为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近年来,科创区在打造“落地生金”的创业环境中,不断优化孵化场地,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需求新型空间,预计到年底,孵化空间将达50万平方米。园区还积极拓展产业化基地,目前已拥有20万平方米的加速空间,此外,近50万平方米的高端产业制造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从而构建起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群”一体化的产业发展链条。

科创区还通过金融资本助力,保障企业发展。通过大力推动银企对接,首创举办“沪绵金融对接会”,搭建在孵企业与上海金融机构对接桥梁,促进资源互融互通。自“科创区双创孵化基金”推出以来,已陆续对园区7家科技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750万元。围绕“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双创活动周”等主题,开展科创区企业联合拓展培训活动、“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科创大讲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厚植创新创业文化。近年来,该区共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上千场,累计吸引数万人参加,“双创核心区”逐步形成。

民生福祉

取得新成效

9月13日,集浓郁三国文化、品质特色餐饮为一体的主题文化商业风情街——科创区“上马·望蜀苑”正式开街迎客。该项目为上马社区与科创区平台公司合资组建的绵阳科投上新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运营。这是科创区通过项目做好旧城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弘扬传统文化、繁荣社区经济,帮助老百姓致富增收的一个缩影。

科创区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改善民生、救助民困,以实施“民生实事”为载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城市品质。目前,建成了华润置地、树高卡地亚等商住小区项目,建成了17条投资约2亿元长约16公里的世行贷款道路,完成了八角、元通、上马三个片区的道路改造及居民点巷道建设,建成了上马、元通4条次干道,对创业大道、科技路等市政道路进行了绿化改造提升,建成了人工湖公园,运营了乐荟城购物广场、上马·望蜀苑等商业体。与此同时,投资了近10亿元新建统建房,安置拆迁居民1500余户。目前,元通统建房完成主体验收,玉泉路小学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元通、华奥等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运营;社区卫生服务站、四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同时,该区修建的上马、元通、科园社区文化广场,已经成为社区群众休闲娱乐的主要阵地,提升了社区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

为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科创区重点打造建设的2000多平方米的政务服务大厅于今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实施统一集中办公,实现“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同时,该区还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打造创业就业平台、完善养老、失业、医疗社保机制等,“宜居宜商宜业”的城市环境得到进一步巩固。

新中国成立初期

物资紧缺生活贫困

“有女不嫁园艺山。”这是多年前绵阳周边流传的一句话。新中国成立初期,园艺山只是绵阳城边上的一个小山村,山上条件差,交通不方便。“那时候,绵阳城刚刚开始建设,山上全是种庄稼的,农民都是住的土坯房。大集体时代物资紧缺,我们一家人每天一早就要起来挣工分,用工分换粮食,经常吃不饱饭,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吃上一次肉。”回忆起儿时的生活,科创区元通社区居民刘后禄大爷很是感慨。

“后来包产到户了,我们就种点蔬菜喂点肥猪,都是用肩挑,用背篼背进城里卖,换点钱。”刘后禄说,那时山上都是黄泥巴路,遇上赶场,都要带两双鞋,一双雨靴走泥巴路,到了城里就把雨靴寄放到门市部,再换上平常穿的鞋子。

建区初期

攻坚克难深蹲助跑

2001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建立绵阳科技城科教创业园区,从建立科创区到现在,已有18个年头。

建区之初,百业待兴。科创区党工委管委会抓住发展契机,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建设、支持发展和创新的政策措施,从而使全区发展呈现一派勃勃生机。除了建设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外,孵化大楼、九洲国际软件园等项目和奥林春天、倍特等楼盘也雨后春笋般地建了起来。科创区上马社区书记王怀国是科创区建设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克服困难、大干实干,整个园区都掀起了建设的高潮。”

2004年,孵化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吸引了一些科技型企业入驻;随后奥林春天、倍特、华润等楼盘建起来,园区的人气逐渐聚了起来。之后,中物院孵化器、企业加速器、创新中心二期等建了起来,园区成功聚集了数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打响了科教、创新的“金字招牌”。

新时代

创新实干起飞跳跃

近年来,科创区发展以产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纵深推进创新创业,聚集企业创新要素,打造科技城中央创新产业园区和双百亿园区,推动经济高质量高效益发展。近三年来,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6.69亿元、67.07亿元、75.38亿元,增速连续保持11%、11%、9.9%的高位增长,位居全市前列。

主编刘庆编辑买金晓

供稿杨仁平蒋琳琳王波

组版骆晓菲校对张春梅

新闻推荐

从“灰城”到“涪城”,到西部现代化强市 几代人造一座城

上世纪80年代的绵阳临园路20世纪80年代临园路施工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大美绵阳记者王勇摄1995年长虹大道通车典礼20...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