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城区齐发力 绵阳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9月8日,第七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闭幕。短短4天的会期内,给全世界各地嘉宾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炫目的科技产品展览、脑力激荡的思想碰撞、近千亿元的项目合作之外,还有这座山水相依的现代化城市——绵阳。,新老城区齐发力 绵阳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无论是改造提升后的宜居舒适旧城,还是规划合理、科技质感强烈的城市新区,绵阳,这座中国科技城,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78年,此前的绵阳是个偏居中国内陆的小城。此后,绵阳城市建设不断提速,其中关键节点是2016年。
这一年,绵阳将城市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城建攻坚行动是完善城市现代基础设施体系、顺应广大市民期待的重大发展工程、民生工程,有利于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对于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绵阳市委主要负责人如此定位。
随即,绵阳从顶层设计出发,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以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为奋斗目标,以“建设新区、完善组团、提升旧城”和夯实县域为攻坚方向,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新区有形象、组团有活力、旧城有变化、小镇有特色。
按照“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总体要求,由绵阳市住建部门牵头,系统梳理了2016年—2020年城市建设主要任务,计划实施470个城建项目,总投资达958.9亿元,力度空前。
如今,随着“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攻坚”“城建攻坚”“棚改攻坚”三大攻坚行动的推进,在三江环绕中,一幅美丽绵阳新画卷正缓缓铺陈开来。□陈莹莹 明远(图片由视觉绵阳提供)
新区有机生长
随着产业、人口增长,绵阳面临着城市拓展的问题。向哪里发展?建什么样的新区?如何建设?这一连串问题的背后,是绵阳要以何种姿态面向未来。
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拥有雄厚的科技研发实力,要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发展能力,还需要一个“载体”,这也与城市新区建设不谋而合。
基于此,中国(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正式启动。在建设之初,绵阳市委主要负责人就提出了全新的思路——让城市有机生长,将集中发展区建成未来城市新中心,与绵阳老城区共同构成“一城双中心”格局,集聚科研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商业商务中心及国际交流中心等核心功能。
规划理念上,坚持生态为底、科技为魂,打造生态、形态、业态、文态四态合一的集中发展区。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全国最长的装配式综合地下管廊等核心区骨架道路及综合管廊项目、安昌河、草溪河整治等生态打底项目正在加速进行,夯实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的“里子”。
项目建设上,坚持项目引领、产城并进、全面提速。绵阳建市以来最大的城建投资项目——集中发展区科技之心片区产城融合项目正顺利推进,囊括市民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科技之心中央公园等,这里,将成为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带动绵阳向现代科技之城延展的又一科技名片。
而作为推进产城一体化的“先行军”,核心区“四横四纵”道路骨架已具雏形,建成科技城大道等道路35条、100余公里伴随引通济安工程、东西第二干道等重大基础项目,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将成为绿色低碳、宜居宜业、产城一体、生态优美、科技先行的现代科技新区、产业新区、城市新区。
旧城双修更新
近日,从深圳返回家乡的徐勇惊喜地发现,在绵阳中心城区东方红西桥头,曾经门窗和屋面破败,与城市不相匹配的两幢老建筑已拆除完毕。它们的拆除,不仅实现了目前涪城路到成绵路一、二巷的微循环,未来,这里还将新建城市综合体,与周边已建成的越王楼、涪江夜景交相辉映。
告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改造,2018年,绵阳启动“新三年棚改攻坚”,总结过去经验,将棚户区改造作为旧城双修更新的第一任务,重新编制全市2018-2020年新三年棚改攻坚项目规划,在全省率先完成“新三年棚改攻坚”项目报审报批工作。2018-2020年,全市计划实施改造项目105个,改造户数8.39万户,计划投资942.16亿元。
但见新楼起,还见百姓笑。绵阳以重点项目为带动示范,统筹推进公共交通、商业网点、基础设施、公共绿地等改造提升。目前,城区生态绿道达77公里,道路绿化长度246公里,建有综合性公园9个,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362.25公顷,绿化覆盖率40.11%。同时,大力实施雨污分流、河道疏浚等城市修补工程,共实施剑门路西段片区排水综合改造等项目64个,新建雨污管网200余公里。新改扩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3座,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12%,居全省前列。新建垃圾转运站8座,投放废物箱5000余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今年主汛期前,绵阳还对老城区一号桥城南路与涪滨路交叉处、科委立交桥下、韩家脊涪江三桥下穿等10多处内涝点进行了整治,让城市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由此来看,“棚改攻坚”是一场对老城区城市功能改造完善提升的系统工程。
组团协调发展
2019年8月31日零时,绵阳城区剑南路三里桥正式通车,这意味着剑南路经东方红大桥、金柱园到九州大道全线贯通。而在高新区石桥铺,绵阳市儿童医院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至2019年,绵阳主城区建成面积15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0.2万人。城市快速发展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老城区功能过于集中、新区公共服务配套满足不了需要的现状。“加快完善园艺、高新、经开等城市组团建设,实现‘双中心多组团’”的概念多次跃然于相关政策文件上。
根据城区组团的情况,绵阳统筹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绵阳市市政道路建设技术导则(试行)》,规范统一建设和技术标准。
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几年间,绵阳先后完成了剑南路改造、剑门路改造,双碑安昌河大桥等重要骨架路网建设项目,新改扩建一环路南段、剑南路、剑门路西段等城市道路83条、451.47公里。而将于今年年底竣工的“重构一环、贯通二环”工程会真正提升城市组团间的通达程度。
同样,伴随富乐实验小学桑林校区、科创区玉泉路小学、小岛幼儿园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将推进组团间协调发展。
今天的绵阳,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新老城区齐发力,特色小镇也茁壮“成长”,累计培育创建国家、省、市级特色小城镇12个,实现城乡建设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今后的绵阳,将继续以“建设新区、完善组团、提升旧城”和夯实县域为攻坚方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建”,加快构建“一城双心、组团协调”的现代化大城市格局,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新闻推荐
□陈竹本报记者郭若雪说起非遗传承人,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那么一群“老顽固”,撑着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计时代喧嚣,满身...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