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非遗 让北川羌族草编走向世界
□陈竹本报记者郭若雪
说起非遗传承人,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那么一群“老顽固”,撑着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计时代喧嚣,满身孤勇,守着旧日时光。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有这样一位带着情感和梦想,带着记忆、和着温度,一守便是一生的羌族草编代表性传承人,他就是2018感动绵阳人物黄强。
“好别致的草编包,上面这么精致的图案是羌绣吗?这个草编装饰画太有创意了。”“羌绣手包、耳环和项链太美了!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在首届中法历史文化名城对话会北川草编、刺绣展区,绵阳非遗文创产品大放异彩,赢得法国人啧啧称赞。
这只是黄强和他的草编作品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棕叶、秸秆、玉米壳……这些农作物废料到了黄强手上,很快就可以变成一个个形态各异的草编艺术品。
“羌族草编作为最具羌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华夏民族的祖先大禹在治水时穿的草鞋,披的蓑衣,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黄强介绍说,在北川很多羌族老人至今仍保持着编草鞋穿的习惯。
在黄强看来,守护非遗,守护的是文脉更是自信。对羌族草编一直关注颇深的黄强,2003年从原单位辞职专心从事草编研究与保护,多次深入农村,向老艺人学习,了解草编历史、草编技艺,收集各种传统的草编作品近100件。
成绩来自于背后的默默付出。2008年后,黄强更是从绵阳回到北川,全身心投入到羌族草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在学习草编技艺过程中,黄强发现,传统的羌族草编原材料基本没有经过处理,存放使用时间很短,编织的物品也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实用器具,为改变这一局限,黄强通过技术创新,不仅对原材料进行了处理,保证编织物可以更长时间的存放,保证了物件更耐用。同时对编织手法进行改进,总结出羌族草编主要编织技法“套圈打结法”、“挑压法”、“斜折法”以及接叶技术,采用这些手法编织的物件更精巧、更耐用。
为了让羌族草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09年,黄强创办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和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在北川乡镇及县城禹羌传承培训学校培训草编技艺,当地村民学成后,利用自家田里的稻草秸秆等材料加上公司提供的辅助材料按订单编制草编产品,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公司回收后加工成成品推向市场。
为助力精准脱贫,黄强带领他的团队先后为凉山州、攀枝花市、雅安市和贵州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展草编传承和技能培训,帮助当地留守妇女、残疾人朋友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两名慈济实验学校学子 入选国家少年队 九月将赴法国参加足球训练营集训
合影留念本报讯(肖长龙刘强文/图)近日,教育部传来消息:游仙区慈济实验学校2018级学生杨飞、罗吉彬两位同学成功入选国家足球...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