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直通“毛细血管”
金融和实体经济从来都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实体经济根深蒂固,金融才能枝繁叶茂;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通畅,实体经济才会活力四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
今年上半年,绵阳市金融运行情况如何?如何做好“金融活”“金融稳”两篇文章,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日前,记者采访了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和绵阳银保监分局相关负责人。精准滴灌,找对方向,让金融之水注入企业发展的“毛细血管”。
□本报记者李春梅
金融运行稳中向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再提升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
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绵阳市金融运行稳中向好,全市信贷投放持续加快,信贷结构不断优化,支持民营小微力度增强,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稳中向好,好在哪里?
好在总量稳——
据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60.05亿元,较年初新增175.60亿元,同比多增17.48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速16.54%,高于去年同期4.05个百分点。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堵点、痛点、难点等瓶颈问题,金融机构直接融资持续发力。积极争取上级行再贷款、再贴现限额,专门用于支持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2019年6月末,全辖再贷款余额28.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97亿元,增长47.5%。突出再贴现工具对小微、民营的支持导向,优先办理500万元以下的小微票据和民营企业票据,再贴现票据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力度进一步的提高。2019年6月末,全辖再贴现余额为28.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55亿元,增长153.9%,其中,小微企业票据余额14.36亿元,占比达到50%;民营企业票据21.12亿元,占比73%。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分别为2.75%、2.25%,较好地引导金融机构利率下行。
今年二季度,全市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0.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74亿元,其中,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1.82亿元,增长4.22%;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46%,环比下降0.09个百分点,比去年一季度下降0.19个百分点。
好在投向实——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用好信贷支持、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三支箭’的政策组合,汇聚财政、人行、监管部门等‘几家抬’的合力,积极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上主动作为。”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绵阳市召开了系列融资对接会,组织市、县推进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对接,向企业分发了《绵阳市中小微企业融资财金政策汇编》和《绵阳市中小微企业融资产品汇编》,发布、推介融资产品。累计授信61.2亿元,贷款26.8亿元,覆盖近千家民营小微企业。
大力推动“绵荟融通”融资平台建设。“绵荟融通”是区域性多功能融资服务综合平台,该平台实现政银企信息共建共享,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搭建常态化在线融资对接方式,打通“信用+信贷”路径,缩短银企对接半径,提高融资服务效率。从2018年11月上线以来,平台新注册企业490家,发布融资需求442个、金额16.74亿元,银企双方完成在线融资对接251个,金额10.14亿元,推动线上融资对接工作常态化。
增加金融机构可用信贷资金。通过2018年的四次定向降准和2019年1月对普惠金融贷款投放达标机构和2019年5月对农商行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共新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可用信贷资金40.8亿元,主要用于发放民营小微企业贷款。
积极推进民营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创新。引导各金融机构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开发和调整修订有关金融产品,加大“税E贷”“税鑫融”“园保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强与长虹、中征中心合作,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模式,列为全国第一批全面创新改革推广经验,有效破解供应链融资难题,目前已累计融资206.54亿元。其中,小微企业成交金额53.2亿元,占融资总额25.76%;和有关部门合作,创新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机制建设,列为全国第二批全面创新改革推广经验,较好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军民融资企业融资。梳理全市优质诚信民营企业名单及发债需求,形成风险缓释凭证发行企业清单,积极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风险机制,努力实现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突破。
做好两篇大文章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金融活、经济活,活在哪里?
小微、民营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薄弱环节,如何将金融“活水”更好地引向小微、民营企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为小微、民营企业当好“服务生”,把服务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实。
用好用足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农商行5、6、7月降准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使用降准资金新发放的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要低于该机构2019年1-4月平均水平。绵阳中支还将积极向上争取再贷款、再贴现限额,继续推广再贴现“央行科票通”“小微票据通”和再贷款“央行支小贷”业务,加大再贷款、再贴现使用力度,将央行政策红利切实传导到小微、民营企业。
继续常态化用好银企融资对接平台。畅通银企交流渠道,有助于缓解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除了线下集中对接,绵阳中支还开发了货币信贷大数据系统、“绵荟融通”等线上融资平台,需要多方共同推动“绵荟融通”的系统使用,提高平台注册用户数量,加大平台额度加载管理,减少筛选成本和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发挥平台服务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的功效。
加强监测考核,确保政策落地落实。通过货币信贷大数据系统、利率报备系统等继续开展降准资金使用情况和民营小微企业贷款情况监测,定期通报相关情况。同时,积极运用宏观审慎评估(MPA)中增设的“民营企业支持情况、制造业贷款情况、企业信用贷款情况、小微涉农信贷政策导向”等指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建立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针对初创期企业,金融机构要探索联合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发挥其在企业投资方面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优势。针对成长期企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产品,拓展合作渠道支持企业融资。针对成熟期企业,金融机构在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的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资本市场。鼓励试点开展投贷联动、租投联动服务。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
金融稳、经济稳,稳在哪里?
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务必实现法人机构“两增两控”目标,绵阳银保监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金融稳、经济稳”的角度出发,认为金融机构要把服务小微、民营企业作为战略性业务,加大支持服务力度,建成“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满足当前多样化金融的需求。
妥善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各银行业机构要科学把握小微、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规律,及时调整完善风险甄别技术和信贷管理机制,多渠道掌握小微、民营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等信息动态。同时,要注意防范非法集资、民间借贷以及“两高一剩”产业的风险传染,加强与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和同业的沟通协调,做好风险处置预案。
监督是手段,服务才是目的,满足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需求,重点在于做好以下四点服务工作:
准确把握小微、民营企业征信较差、抵押物较少等特点,积极创新抵质押方式,大力拓宽抵质押范围,主动提供专利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多种融资方式;针对部分企业融资需求急、应收账款账龄较长等特点,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合理设置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开展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以及无还本续贷等贷款产品创新;不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在风险可控情况下提供更灵活的民营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服务,为民营企业获得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实现信贷供给与企业生产流通融资需求无缝对接,努力满足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洋铭记者黄小芹)8月6日,在涪城区体运村路的10千伏南城线因天气原因发生故障,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员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