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开展保健食品“五进”科普宣传活动 保健食品凡声称预防治疗疾病 不要购买

绵阳晚报 2019-06-20 08:00 大字

本报讯(记者任明勇)为进一步普及保健食品知识,促进全社会科学认知保健食品,提升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及自我防护意识,18日起,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保健食品“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进校园、进商超”专项科普宣传活动。

据介绍,本次科普宣传活动主题为“科学认知保健食品明白理性放心消费”,活动时间为今年6月-12月,宣传的重点主要是保健食品的基本概念、功能、适用人群、标签标识等基本常识。这次“五进”活动坚持线上线下互动、市县两级联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采取发放宣传材料、播放科普视频、摆放宣传展板、开展现场咨询和宣传,及在经营场所张贴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保健食品知识,宣传防骗指南和注意事项,介绍消费维权渠道,帮助消费者提高识假辨假能力,促进科学理性消费。同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客户端、横幅、LED等多种途径和载体,加强对“五进”活动的宣传。通过讲解保健食品基本常识、发布消费提示、讲解常见欺诈套路、曝光典型案例、展示绵阳市各单位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工作进展和取得成效等方式,增强市民保健食品消费信心和自主防范意识。让消费者真正了解保健食品,科学识别和理性消费保健食品。

延/伸/阅/读

保健食品未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一律不要购买

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要科学、理性看待食品、保健食品广告和宣传,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一律不要购买。消费者应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产品,特别要注意有没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通过网络、会议、电视、直销和电话等方式购买产品,也应先行确认资质信息。此外,消费者购买时应仔细查看外包装标签标识相关信息,做好“四不”: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的预包装食品;不要购买标签或说明书中提及可以预防疾病、有治疗功能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声称是保健食品的产品。

保健食品广告中未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一律不要购买;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知识讲座、专家报告等。如遇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的,可以拨打12315热线电话投诉举报。

新闻推荐

绵阳启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本报讯(赵银熙浦砺张丽青)18日上午,绵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举行以“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绵阳市2019年...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