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为市花月季掀起的“头脑风暴”

绵阳晚报 2019-06-19 08:00 大字

月季作为市花在绵阳市推广发展以来,深得市民喜爱。在市住建委绿化部门邀请下,来自绵阳市高校科研团队、本地月季生产种植企业、媒体等齐聚一堂,交流分析月季在绵阳市的栽植运用现状以及月季产业发展需克服的困难,深入探讨解决对策和措施,共同推动市花月季的规模化发展,一场思想的碰撞和观点讨论的“头脑风暴”席卷开来。

■记者兰建春

安家落户多重因素制约更好发展

1989年,市住建委组织了全市范围内市民评选,最终在1990年3月通过了市花方案,公布市花为月季。近30年来,绵阳市花发展并非一番坦途。上世纪90年代,绵阳市在绵阳城区进行大花月季的栽植,引进“红衣主教”、“伊丽莎白”、“多特蒙特”等品种,但因投入、技术等各种原因,引种并不成功。

由于本土生产企业并不多,产量和技术实力有限,一度使得绵阳市花发展的现成经验较少。多年来更多是通过引进求购外省品种。外省月季造型好价格高,引种后的本土适应性等技术难题也一直是个瓶颈,“一旦栽种遇到问题,卖家的技术人员还得从外省赶过来,技术保障难以跟上。绵阳市花本土化发展一度困难重重。”一位绵阳花卉种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直到近几年,情况才得到逐渐改善。

积极探索已取得阶段性突破

一名花卉园林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超过30个城市以月季为市花,但月季栽种得好的,其实并不多。北方的一些城市,由于光照好气候更适宜,即便栽种手法上更粗放,甚至高大的乔木下都在栽种,月季依然能够存活。“南方城市尤其是湿润多雨光照不太足的绵阳有更多挑战,也需要我们花更多精力去应对。”他说。

虽然困难重重,但作为市花,月季一直受到绵阳市民喜爱。近年来,市住建委绿化部门从规划、种植、管理、推广、科研等多方面推动市花大力发展,克服气候、土壤等重重困难,在面积,品种,品质,城乡普及等方面已取得阶段性突破。

“月季喜肥沃、疏松的土壤,怕潮湿和积水,而受气候因素影响,绵阳市土壤多湿润,需做好栽植地土壤的排水措施。夏季多雨季节,月季容易滋生褐斑病、白粉病等病害,需做好日常病虫害防治。”绿化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绵阳市月季主要栽植于主城区内的主干道、主要广场、重要绿地景观节点。截至去年底,全城栽植各类月季面积约5万平方米,其中大花、丰花月季共计120余万株,品种达100余个,总体长势良好。

倚重科学市花科研迈出步伐

在市花的培育推广上,绵阳市倡导“尊重科学,倚重科学”。来自绵阳师院等科研团队经过3年多的基础研究,对上百个品种进行了长期记录观察、筛选、实验和分析,在市花的适应性、栽培、繁殖、抗病虫害等方面有了初步的成果,部分成果已经能够用于指导引进和培育月季新品种。绵阳师范学院梁明霞老师告诉记者,力争在未来三年,有一个更加成熟的分析成果。

市绿化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市花推广并不一味求大求多,通过这几年校地合作、民间座谈、学习考察等多种方式,积极形成绵阳市花景观特色的科学载体。

未来探寻将加大本土化推广力度

座谈中,多家花卉园林企业和专家建议,首先要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筛选绵阳本土适应性品种,政府部门为生产企业提供品种指引的生产参考目录;二是充分运用科研力量攻克月季病虫害难题;三是强化立体月季运用,在观赏性和城市美观性上不断提升;四是形成栽培技术及养护管理操作规程,用于指导行业。

市绿化中心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已有一些懂技术的年轻人加入到市花培育栽植队伍中,将在市花人才培养引进上形成良好机制,也呼吁更多有识之士加入绵阳市花培育发展队伍中,努力在栽植上出形象,养护上提水平,共同推动绵阳市花大发展。

新闻推荐

“亲商”微信公众号开通

本报讯(曾舒)为大力宣传涪城区委、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拓宽政企沟通渠道,建立“亲清”型政商关系,涪城区...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