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箱子的“旅行”
□本报记者李春梅
10月28日,阳光明媚,彭阿姨的女儿女婿乔迁新居。她一大早就和老伴带着一份特别的礼物赶到他们的新房去恭贺。当女儿李敏接过她手中那口油漆斑驳、四角已磨得锃亮的陈旧箱子时,惊愕片刻后打趣问道:“妈,你当真舍得把这个宝贝送给我吗?”
“当然舍得!”彭阿姨环视着装修得富丽堂皇的新家:进口的欧式实木家具,智能化的电器设备,亮闪闪的水晶吊灯和打蜡的木地板互为呼应。一瞬间,她觉得这个现代化的家里仿佛没有这口箱子的容身之地,不过她嘴里却强调:“这可是你外婆送给我的嫁妆,虽不值钱,却跟随了我几十年,见证了我们家几十年的变化。”
说起这口箱子的故事,今年66岁的彭阿姨不由得回忆起她年轻时候的经历:
一口箱子的“旅行”
1976年,盐亭乡下姑娘彭中华经人介绍和远在云南某部队服役的小伙子李红兵处上了对象。半年后,她应邀去部队和李红兵举行婚礼。临行前,她的母亲把家里唯一的一口朱红色木箱子腾出来,递到她手中,有些内疚地对她说:“老大啊,你莫怨爹妈啊,家里娃儿多,拖累重,妈只有把这口箱子‘打发’给你。”彭中华含泪接过箱子,装了几件简单的换洗衣服,远赴云南,开启了自己的新婚生活。
1983年,李红兵转业回到绵阳一家工厂上班,彭中华一手拎着这口箱子,一手牵着刚三岁的女儿李敏跟随丈夫回到绵阳。那时,他们被安排住在工厂一间由仓库改造的宿舍里,两张长椅子搭了一块长木板成为他们的床,一张写字台既当书桌又当饭桌,几块砖头、两块木板砌了一个简陋的碗柜摆放锅碗瓢盆。粮票、布票、钱……一家三口所有值钱的家当都装在这口箱子里,一把锁锁上放在床底下,成为家里的“保险柜”。
在女儿李敏的记忆里,家里的这口箱子一直都是母亲的宝贝。几年后,父母带着她搬到了红砖楼的家属区,他们在一居室的房子里相继添置了三门立柜、两门平柜、转角三角柜,还有沙发、收音机、黑白电视机等家具家电,母亲始终把她认为珍贵的东西锁在箱子里,比如父亲获得的先进个人奖状,她的毕业证,还有各种票据、现金、存折……这装着全家人“宝贝”的箱子被高高地放在三门立柜上。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彭阿姨一家分了一套70平方米的房改房,她拿出全部的积蓄近万元钱,按照当时流行的样式,请来木匠师傅“打”了一套组合衣柜,添置了席梦思床、皮革沙发,换上了彩电、冰箱等家具、电器,但她仍然把家里重要的东西锁在箱子里,把箱子放在组合衣柜的顶上。李敏记得她考上大学那年,母亲搭着凳子去取箱子里的户口本时,差点闪了腰。她嗔怪母亲道:“妈,家里现在不缺装东西的柜子,这口箱子应该淘汰了。”彭阿姨瞪了她一眼,愠怒道:“你个小娃儿懂啥子?”
2003年,李敏大学毕业回到绵阳工作,结婚时买了第一套商品房。当时彭阿姨花了好几万元给她购买了全套的青田家私送给她作嫁妆。今年年初,李敏一家又在园艺山上按揭贷款购置了一套三居室的电梯房,并且花费了几十万元装修、布置新房。
生活过好了,吃穿不缺、衣食无忧,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女儿女媳乔迁新居,送点啥?彭阿姨老两口一合计,送金送银不如送一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
于是,这口箱子就跟女儿一家“住”进了宽敞的电梯房里。
新闻推荐
网络下单支付 饭店拒开发票 律师:饭店行为涉嫌违法,消费者可投诉举报维权
□本报记者任露潇近日,家住游仙区六里村的市民何先生通过本报新闻热线向记者反映,日前,他通过网络下单支付的方式在六里村一...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