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青云志远 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杨思进
■本报记者 张婷
中医医院要姓“中”,中医医院要姓“综”,中医人才要姓“博”,现代科技要“跟踪”……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杨思进从医31年来,总爱编些顺口溜,句句都成为经验之谈。
1962年,杨思进出生于绵阳的一个医学世家;198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工作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脑病科,从此走上了严谨治学,治病救人的追梦之路;2008年,杨思进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医生、教授、博导、院长……在其位谋其职,杨思进用心诠释着“医者仁心”“青云志远”。
分秒必争的杨医生 24小时在线
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专家,杨思进坚持每周两到三次专家门诊,每周至少一次查房、参加疑难病症会诊……有的患者半信半疑地问他:“如果我晩上发病,可以给你打电话吗?会不会打扰你的休息?万一你出差了怎么办?”杨思进回答说:“既然我给了你名片,就会兑现我的承渃,每天24小时打我的电话都可以。如果我不能及时处理,我会请其他专家帮助你。”
既是心脑血管专业硕士又是管理博士的杨思进,在实践中积累总结出一套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经验,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中风病、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诊治。
2003年的冬天,一名突发心脏病患者被紧急送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其全身肌肉僵硬,每分钟心跳速度达200多次,节律不齐,家人异常担心。杨思进当时因为在病房里熬了通宵在家休息,接到电话后,他火速赶往医院,迅速采取救治措施挽回了患者的生命。
2005年,80岁的刘婆婆突然晕倒,被送到医院时已深度昏迷,CT显示其脑干大面积梗塞。杨思进带领科室医护人员与死亡赛跑,经过通宵抢救,最终把刘婆婆从死神那里抢了回来。
作为心脑病科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杨思进带领医院心脑病科跨越发展。在他的带领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脑病科从建科10张病床走到如今的200余张病床,从一个院内不知名的小科室变成了四川省重大疾病“中风病”中医药技术防治协作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等。
桃李满天下的杨老师
学生又爱又怕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在繁重的临床医务工作同时,杨思进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和教师培养工作,每天超负荷工作却甘之如饴。
治学严谨的杨思进,要求学生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率先垂范,将耳熟能详的《黄帝内经》《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医学经典用于学生的教学和培养中。他要求研究生尽早接触临床;要求研究生阅读大量的原著文献,并定期召开读书报告会;要求研究生要耐得住寂寞,有严谨的科研态度……严格之余,他对学生关爱有加:学生写论文,他帮学生查资料,亲自执笔修改;不管学生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他都会竭尽所能帮助解决。
“杨老师工作很严谨,对我们要求也很严格,每周要交一篇300字的跟师记录,每月交一篇1000字左右的总结。”“杨老师讲课很生动很有趣,特别有感染力和激情,我最喜欢听杨老师讲课。”在学生眼中,杨思进是老师更是朋友,学生们怕他但又爱他。
执教30年来,杨思进已培养了40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硕博士研究生60余名,牵头组织获批了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助力发展的杨院长
开拓创新勇立潮头
杨思进除了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桃李满天下的老师,还是医院的管理人员。
在医院管理上,杨思进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管理理念,并在国际、国内会议上与同行进行分享。在中医医院发展方向上,他提出了“中医医院要姓‘中\’、中医医院也要姓‘综\’、中医人才要姓‘博\’、现代科技要跟‘踪\’”;在发展战略上,提出了“管理治院、质量立院、特色办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文化铸院”;在岗位管理方面,提出了“科主任、护士长是医院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职能部门负责人是医院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院班子是医院事业发展的航标和灯塔,老领导、老专家是医院事业发展的榜样和标杆,全院职工是医院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分级诊疗上,提出了“学术引领、技术指导、上下联动、开放共享”;在医院服务方面,提出了“千方百计、臻于至善”“技术无止境、服务无底洞”;在外出学习方面,提出了“学知识、长见识;采信息、集资料;交朋友、谋发展”。
如今,在杨思进的带领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业务发展增长迅速,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新闻推荐
雇用他人实施盗窃,幕后指使者就可以逍遥法外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近日,游仙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有意思的盗窃案件,两男子...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