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协作学习实践的探索

绵阳日报 2018-06-26 07:52 大字

□游仙区七一剑南路小学朱新玉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日渐成为当今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信息化日益得到推进与运用。比如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关系。且有不少时候,它只是将焦点集中在对“技术”要素的演示上,忽视学生内心的心理努力,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性、协作性、探究性和差异性的探究与关注,信息技术沦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品。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协作学习发展的当下,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彻底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实现协作学习呢?我作了如下思考:

一、建立协作小组

以前由于60多人的班级人员限制,数学课中的协作学习小组都是临时组成的前后四人,这样的小组方式大多名不副实。所以我将大组在自愿、协调的基础上,按照1+2+3的原则(1优生、2中等生、3后进生)进行拆分,将班级化整为零,以小组形式存在,有利于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和协作学习。

在协作学习下,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改变了由教师辅导后进生的传统模式,使老师只需要针对极少数学生进行指导,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和学生的压力。而小组内成员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都可以直接或者利用网络寻求小组成员的帮助,优秀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对小组内成员的辅导与沟通也能锻炼其指导、表达能力,提高责任心,从而对学习也越来越感兴趣。

二、创设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

这就不得不提“慕课”和“翻转课堂”。在这两种方式中,教师都无需占用课堂的时间来传播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余自主掌握,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学习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有用的信息。但是现在大多数信息技术重视“技术”,而忽视“为教育服务”。我认为最关键的在于学生能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走进课堂,在已经有了初步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带着思考进入课堂与同伴和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头脑风暴中学习,而并非被动地坐在座位上接受。

我常在已有的家长QQ群中、家长会中,对家长进行思想工作和学生使用电脑的时间和方式的指导。首先我让家长认识到,这一代的孩子作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原住民,他们的学习困惑只用“堵”的方式是解决不了的,我们只能帮助、指导孩子去正确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并对孩子如何使用进行适当的监控。当然教师的引导也密不可分,不能把这部分工作全部丢给家长,增加家长太多的负担。

三、精心设计任务

协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内容流程指引下,通过协作学习,学生实现了知识的主动获取,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布置的内容分为知识性的内容和任务性的内容。知识性的内容学习可以通过“自主学习题单”“微课”等形式进行发布,学生通过对文本或微课的解读,学习新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初步构建,并提出学习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协作学习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互帮互学。而任务性的内容往往比较复杂,它是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的协作学习主要表现为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互帮互助,学习小组之间方案的交流,通过一系列的协作学习,在点燃集体思维的过程中,构建和创造新思维。

比如“幸福路路灯设计”是一个关于数学知识“植树问题”的“项目学习”,在这堂数学课中,教师提前给出了“幸福路路灯设计”的项目,学生先分组完成实地考察和上网查询路灯价格等任务,再初步给出招标报价。课堂中分组阐述本小组给出报价的原因和设计思路,通过各组间的对比,探究出“植树问题”的规律,最终修改设计思路。在这堂课里,学生首先从课堂内容流程中了解任务和目的,然后在课后走到实际生活中去调查发现,接着在课堂中形成思考后的初步方案,在班级内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汇报,再经过不同小组之间方案的交流和碰撞。在以上一系列任务流程的进行过程中,学生得以有效地运用和学习各种数学知识,最后根据课堂讨论所形成的正确知识修改方案。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走进生活,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实际生活任务,这就是目前英特尔未来教育中提到的“项目学习”。

四、评价机制

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实,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我们除了偶尔表扬一下某个孩子某堂课表现不错外,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检测,大多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比如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测的完成情况等。但这种评价结果只能监测孩子对知识的最终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学生的先天差异,忽视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付出的主观努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激发后进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在转变为小组协作学习方式后,我采用小组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小组协作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为此,我制定了小组协作评价量规,分发到每一组,在每次小组协作结束后对每个成员进行评价。评价量规分别从组员之间倾听交流是否清楚准确,组员是否能听懂他人问题,是否能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等角度,对组内成员给予量化考核,此时的评价是生生互评,比教师的评价更加全面。更重要的是量规还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协作学习的作用。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个总目标评价表,根据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检测情况等给予加分和减分的评价,最后达到最高级的目标能获得一张“心愿卡”。在这样一个评价机制的促进下,孩子们你追我赶,学习积极性大为高涨。

总之,通过协作学习实践,班级的数学学习呈现出喜人的变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探究问题的意识,优生对差生的引导牵引作用,教师对后进生的及时辅导跟进,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协作学习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化,教师在后期的“负担”减弱,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和双向反馈日益强化。

新闻推荐

精细化是教育品质的保证

□游仙区七一剑南路小学朱新玉细节决定成败,教育也是一样。教育的每件小事都是大事,把每一件小事做到位,大事就会随之完成,所...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