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天蓝水清

绵阳日报 2018-06-07 07:07 大字

时下,游仙区夏收工作已基本结束,颗粒归仓后的广袤乡村,看不到一丝烟雾。游仙区又打了一场漂亮的秸秆禁烧战役。

游仙区每年产生秸秆23.96万吨。为了天蓝水清,该区大力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坚持“堵疏结合、以疏为主、标本兼治”,有序实现了由“不敢烧”“不能烧”到“不想烧”的转变。

□本报记者杜畅

严格监管禁烧工作无盲区

“大部分村民家里的小麦和油菜都收完了,还有几户的秸秆没有还田,我还得去巡逻一圈。”4日下午,魏城镇金华村党总支书记倪邦松对记者说完,便骑上电瓶车沿着重复了无数次的路线开始又一次秸秆禁烧巡查。

全域全天候禁烧!4月20日至6月底,绵阳市持续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专项行动。游仙区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作为一场“整体战役”来打。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级负责、镇乡村落实,部门协调、区域联动,疏堵结合、综合治理”,明确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通过层层签订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目标责任书,建立区、乡镇、村、组、户五级联保机制,构建“边界明确、责任到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管网络,制定禁烧巡查、督查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提高禁烧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水平,促成了“零火点”的实现。

强化宣传禁烧成了好习惯

“保墒、松土、壮苗、减少病虫害,环保……秸秆还田好处这么多,哪会舍得再烧哦!”日前,在凤凰乡花庙村,村民王大爷为记者介绍秸秆还田的好处。他说,秸秆禁烧,不仅让村里空气好了很多,而且通过秸秆还田,庄稼长得越来越壮实。如今,自觉禁烧已经成为游仙区越来越多农民的习惯。

“秸秆禁烧是为了改善空气质量,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好事办好,获得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游仙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该区一方面督促各级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户面对面宣传禁烧政策和焚烧秸秆危害,使广大农民充分理解禁烧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制作彩旗、编制简报、建立微信公众号和流动党员QQ群、发放公开信、组织摩托车队、出动宣传车等形式,把宣传工作做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部分乡镇(街道)还在学校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鼓励学生向家长宣传禁烧政策。

与此同时,该区还鼓励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专业合作社、私营业主现身说法,讲解秸秆综合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营造全民参与的禁烧氛围。

疏堵结合秸秆也能卖上钱

5日,在游仙区沃土科技有限公司的储料库里,一捆捆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秸秆正在入库,在经过与畜禽粪便发酵技术等数道工艺后,这些秸秆将“变废为宝”实现生物有机肥的“华丽转身”,仅这里,每年就能消化畜禽粪便7万吨、秸秆2万吨,可消化周边5个村庄的秸秆产生量。

一系列秸秆应用方式,也让以往大多还田用作肥料的秸秆有了不小经济价值,记者了解到,目前,游仙区秸秆收购价格在260-300元/吨。

2017年,游仙区秸秆可收集资源量23.96万吨,秸秆综合利用总量22.78万吨,综合利用率95.1%。

在柏林镇,一套秸秆纤维丝生产系统正在建设,该系统能通过物理方式将秸秆、竹子生产成纤维丝,用以制作代塑产品、纸张等。该系统使秸秆得到有效充分利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也打造了符合市场价值规律的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项目预计6月底全面完工,预计可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

凤凰乡以“绵阳市农作物秸秆还田与土壤修复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项目为载体,大力推广玉米机播技术,不但播种效率得到提高,而且秸秆机收还田在保护土壤、大气环境的同时还培肥了地力,取得了生态环境和质量效益的双赢。

朝真乡深入推进校地合作,请高校专家为秸秆利用“会诊把脉”。该乡止语专合社与西科大生命科学院共建了教学科研基地,基地种植了3000余亩核桃,1500余亩油牡丹,通过大量收集秸秆并铺放在核桃、油牡丹苗圃间,既保湿,又肥地,还能抑制杂草的生长。

东宣镇国春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将秸秆高温腐蚀后制造成有机肥用来作为生产食用菌、芦笋的基料,今年以来,合作社已经回收小麦、大麦、油菜籽秸秆等各类秸秆800余吨,消化各类秸秆1200多亩,产生生物质有机肥800吨,预计全年该合作社将消化各类秸秆1600吨,有效解决2400余亩秸秆问题。

新闻推荐

绿丝带“爱心送考”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绿丝带、爱心标识,“爱心送考”车辆整装待发绿丝带、爱心标识……5日,记者从市运管处获悉,一年一度的“爱心送考”大型公益...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