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量质齐升 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经开区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综述

绵阳日报 2018-01-30 08:39 大字

海立电器生产线

□本报记者夏宁文/图

2017年,经开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扬“负重自强、二次创业”精神,大力实施“两化互动、创新驱动、开发开放”战略,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跑出了经济总量扩大、结构优化、运行质量提升的“加速度”。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37亿元、增速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17亿元、增长12.7%,其中工业投资52.81亿元、增长20.3%,技改投资52.86亿元、增长2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2.5%;社消零总额增长11.2%;外贸进出口总额13.33亿元人民币、增长43.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50275万元、同口径增长14.5%;国内省外履约项目70个、投资促进到位资金63.49亿元、同口径增长7.3%。各项硬性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多数指标全市排位靠前,在千亿产业园区和现代山水生态新区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在加快建设千亿产业园和现代山水生态新区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建设美丽幸福经开区征程上留下了坚实的足音。

推动项目建设,壮大优势产业,经济实力稳健增长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经开区紧紧围绕“产业-项目-投资”主线,突出“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住问题干”的工作理念,强化保障服务,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一年来,全区坚持领导牵头、部门联系、项目专员服务及进度公示倒逼、专项督查考核机制,并新实行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服务绿卡”制度,同时,加快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用优质服务换取项目快进。为进一步改善施工环境,全区加大了“四强”打击力度,累计拨付拆迁安置资金30456万元,拆迁农户544户、企业18家、村社集体资产21家,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3700余亩,出让国有建设用地11宗、1186亩。全力推进长虹空调、华丰连接器等17个重大工业项目年内实现实质开工,华晨瑞安汽车凸轮轴等4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13个省市重点项目实现年度投资25亿元、完成计划的100%。实施并入库工业技改项目60个,总投资90.1亿元,入库投资50.5亿元。新增76个项目进入国家三年滚动计划库。

倾力培育扶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去年,该区出台和实施了《鼓励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5个稳增长政策文件,预算1.18亿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兑现政策。同时,为园区企业争取到位上级专项资金3455.99万元,到位省级债券项目资金7283.45万元。创新风险共担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协助雪宝乳业、艾萨斯、金鑫铜业等企业完成应急转贷续贷累计金额1.2亿元,通过“园保贷”融资4895万元。为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大力实施商标战略,5户企业成功申报“省著名商标”,6户企业获“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2户企业获绵阳市政府质量奖。大力培育“四上”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房地产业企业1户、建筑业企业5户。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领航计划”,新增4亿元企业1户、亿元企业1户。支持3500多家中小微企业与市内大企业形成“产业链”关系,成长为大企业大集团“参天大树”下的“生态绿洲”。组织区内70余户规上企业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创新发展培训班,全面加强了学习交流,促进了抱团发展。

坚持招新引优,合作水平不断提升。该区成立了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党政“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26次,跟踪促进英国史密斯、禾大西普等项目70个。设立驻昆山招商办事处,积极承接昆山经开区及长三角产业,梳理跟踪对接项目13个,吸引30余家企业来区参观考察。组织企业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万企出国门”,邀请区内企业参与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外出招商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实现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实施《项目投资促进管理办法》等政策,企业投资热情明显提升,全区引进项目58个,协议引资71.68亿元,促进5个5亿元以上项目顺利落地,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200万美元,完成目标任务2000万美元的110%。

实施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一年来,该区深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探索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完善孵化平台,加快培育“两新”产业,创新驱动逐步升级。

全面深化改革,向改革要活力,成为该区去年各项工作的主旋律。一年来,全区强力推进经济、行政、工商管理等十几个领域达160余项改革。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积极去库存,销售新建商品住房4529套,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落实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有关规定,规范涉企收费,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推进“放管服”改革,勤做简政放权“减法”,深入推进“多证合一”,全程电子化登记、简易注销登记,市场主体实有登记9837户,新登记2287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区25个村(社区)实现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全覆盖。全面摸底调查集体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全区清产核资率达100%。贯彻新《预算法》,启用财政预算系统,提高预算编制及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贯彻国务院6项减税政策,为3户高新技术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94.85万元。

完善孵化平台,创新体系不断健全。支持骨干企业申办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其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个,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再激励项目1个,资助“涌泉计划”领军团队2个、资金360万元。加快孵化平台建设,建筑面积为2.85万平方米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回购完成交接,万声绵阳职场呼叫中心、绵阳领行电商产业园等已经入驻。“双创”中心二期和积家工业园二期开建的前期工作基本就绪。截至年底,已经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6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2个,总面积达17.6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65家,“一中心、多专业”孵化器目标基本实现。全年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81家,培育规模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发明专利申请量完成400件,实施专利项目新增产值达到20.88亿元。

加快引进培育,“两新”产业实现突破。规划和启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突出智能装备制造、重大成套设备制造等重点方向,包装和推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44个,引进35个。把东材科技、利尔化学等11家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指导其加快申报,全年培育获批高新技术企业8户。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国安启祥投资5.3亿元的国家军民融合产业集群项目、经开豆萁科技投资3.07亿元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园项目启动建设。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持传统制造企业向中高端迈进,全年申报各类项目118个,获批资金1.28亿元,全区“两新”产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7亿元。

推进军民融合,全创试验稳步实施。大力推进军民技术、产品、资本、人才四融合,加快“民参军”和“军转民”深入对接转化。新认定一批军民融合企业,总数达到30户。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企业技术改造,总投资20亿元的利尔化学、禾大西普等技改项目推进顺利。支持军民融合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帮助长虹、利尔化学、东材科技等龙头企业建成并升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建成4个国家级、8个省级、12个市级创新平台。帮助军民融合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全区“新四板”军民融合板挂牌企业达到10户。大力实施“梧桐计划”,军民融合产业实现产值32.4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9%。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园保贷”省级创新改革试点等24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不断深化。

新闻推荐

保障农业健康发展绵阳市强力推进农业风险管控

本报讯(记者李灵越)记者近日从市农业局获悉,去年以来,绵阳市高度重视农业安全工作,不断创新方法,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强化源头预防、狠抓监管措施落实等举措,全市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巩固,保障了农业经...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