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改管道、修花坛、装电梯…… “微整治”大变化 老旧小区换新颜

绵阳日报 2018-01-19 07:33 大字

老旧小区加装了电梯

□本报记者赵烨/文任露潇/图

住宅外墙粉刷一新、小区道路铺上沥青、花坛内种满了树木和花草……过去的一年,对于涪城区成绵路立山公寓的居民而言,他们每天都有新鲜感。

“以前这里楼道灯不亮、下水道堵塞、停车位不足,看着街对面漂亮的新建小区,心里总不是滋味。”小区居民赖长念大爷回忆曾经的居住环境直摇头。但去年年初,通过老旧小区治理工程,这里的环境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回应民生关切,多做暖人心、得人心的实事。

老旧小区治理就是一项与广大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也是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实施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截至目前,老旧小区治理民生工程开工311个,开工率151.7%,超额完成民生工程目标任务51.7%。

旧貌换新颜居民乐呵呵

除了立山公寓,涪城路某家属区的变化也让居民们欣喜不已。

“使用非常方便,老年和小孩可以随时下楼来玩。”据86岁的离休干部陈惠宇介绍,自从小区装上电梯,他就能单独乘电梯下楼和同住一个小区的老同事们到外面去走走。

电梯的建成不仅给居民出行带来便利,也使小区基础设施、环境都得到了改善。“不仅加装了电梯,也改造了小区的地下管网。”据施工方负责人介绍,因该小区已建成近20年,地下管网分布不规范。“在这次改造中,我们重新将排水、电、水、气等管网进行了改造。”

立山公寓和家属小区的蝶变只是绵阳市开展老旧小区治理的一个缩影——早在2015年,市委、市政府按照“总体规划、综合治理,市区联动、属地负责,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启动老旧小区治理工作。计划用4年时间,基本完成城区老旧小区治理工作,各县(市)也同步推进。2017年,全市老旧小区治理目标任务是358个,其中纳入民生工程的有205个,截至目前开工311个,开工率151.7%,超额完成民生工程目标任务51.7%。

治理先自治居民“唱主角”

随着治理工程的逐渐深入,一大批2000年(含)前建成交付使用的老旧小区基本解决了下水道堵塞、环境卫生差等突出问题,市民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据排查统计,绵阳市共有老旧小区1900余个,约2200万平方米,涉及58.6万余人,其中城区530个,约670万平方米,涉及19万余人。“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所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群众必须当主角。”

为建立老旧小区管理长效机制打基础,避免出现“一年新、两年旧、三年回到整治前”的局面,绵阳市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把成立小区自治组织、交存维修资金、签订治理同意书、明确后期物业管理模式等作为申请治理老旧小区的“硬门槛”。

游仙区木综厂家属宿舍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建于1997年的宿舍小区,通过改选业委会和成立党支部,挨家挨户进行改造前的动员、宣传相关政策,并制定了小区治理改造计划。最终,56户业主中有54户投了赞成票,全部业主签订了《老旧小区治理同意书》。

定额治理补贴环境不断美化

为破解老旧小区改造资金难题,绵阳市还出台了《老旧小区治理实施意见》,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锁定目标的430个老旧小区,每个小区给予25万元定额治理补贴资金。

针对资金瓶颈问题,绵阳市各地结合实际逐步突破。其中,涪城区城北街道要求业主须自筹20%治理资金,小区治理后停车、公共用房租赁的公共收益优先用于补充维修资金;江油通过分类指导、各个击破的方式,降低治理成本,分担财政压力,引进社会化融资1800万元,集中打造北二社区43个老旧小区……

小区是一个大家庭,硬件设施好了,还得要有“家”的氛围才行。绵阳市在完善小区功能、美化小区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对改造的小区同步配以当地文化元素。如涪城区在成绵路2号形成了饮食文化、通安巷打造了忠孝文化;游仙区在木棕厂小区增设了木材加工文化元素,在住建小区增设城建历史文化墙;江油、三台等地也结合各自特色,围绕当地名人、名山等进行品质提升,不断提高治理品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新闻推荐

露天垃圾燃了谁倒的谁烧的 涪城区相关部门正排查起火原因和燃烧物来源

本报讯(记者胥江文/图)16日下午,市大气污染防治巡查小组在涪城区石塘镇古井社区发现有人焚烧垃圾,立即联系消防扑灭,并责成涪城区严格按照《绵阳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和大气污染...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