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鞍寺 山中有古寺 “五绝”成瑰宝
有“五绝”而独立,留“信义”于后世。游仙区刘家镇的马鞍寺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重修于康熙41年(1702年),因保存下来的建筑规模巨大,对研究四川清代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日前,记者继续踏上“绵阳寻古”之路,在大雾弥漫的深冬,来到了位于刘家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鞍寺。
□本报记者郑金容/文魏清龙/图
一四川省少见古建筑群
初见马鞍寺是在一个大雾萦绕的冬日。记者和刘家镇政府工作人员驱车从镇上出发,沿着蜿蜒的山村公路前行,行驶3.5公里便到了目的地——马鞍寺。虽然到达马鞍寺山脚下已经是上午10点过,但受到大雾的影响,站在山下仍然看不见掩藏在雾中的寺庙。
沿着山路继续往山里走,不一会儿,便见到了古寺庙的面容。除了被幽静的建筑所震撼,最大的意外便是寺庙里近十株的参天古树:柏树、黄莲树、香樟、紫薇花树等,最老的有400年的树龄。时值冬季,树叶多凋零,多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守寺庙的曾大爷说,夏天树木很茂盛,紫薇花开后特别漂亮。他还把手机里拍的花开的照片拿给记者看;紫薇花开,幽静绚烂,让寺庙瞬间有了灵动之美。
大凡古寺庙,多经历修建、被毁、重修之路,马鞍寺亦不例外。史料记载,马鞍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毁于明末战乱,重建于清乾隆年间,现有四重殿宇,后殿及厢房重建于清道光、同治年间,民国期间多有修缮。寺内现存的碑文上有文字记载重建马鞍寺时,“绵梓剑潼南盐秦楚吴东”等众姓人家多有捐款,足见当地乡民的赤诚之心。
寺庙主体是典型的川西北清朝建筑风格,坐东北向西南,正面为乐楼(戏台)、广场,后依次是寺庙的主体建筑“四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玉皇殿。两边并排13间厢房,和寺庙一起组成闭合式的两进四合院建筑群。整个建筑总长115米,宽55.2米,占地面积6348平方米,系绵阳市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在四川境内也极为少见。建筑用材粗大,造型朴实,门窗雕刻素雅。大雄殿、观音殿的檐柱上均有装饰性斗拱,别致精巧,有鲜明的四川地方特色。
二“五大景观”遗世独立
据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马鞍寺最初不是寺庙,而是承古龙桥书院改建而成。修建书院的人是本地乡绅、官拜山东按察使的进士汪东洋,后才逐渐发展成寺庙,因位于马鞍山麓,故得名于此。“今天有大雾,站在寺庙里看不到其他东西,但出太阳后可以看到寺庙修建在两座山之间,如果从高空看,整个建筑有一种凤凰展翅的感觉。”曾大爷说,马鞍寺曾经很热闹,山下乡镇上的人都会来寺庙祭祀烧香。
2013年,马鞍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原本作为古寺庙古建筑之外,而让寺庙名噪一时、能够得到国家级认可的就是它的“五大景观”,即壁画、乐楼、碑匾、古树、文昌帝像。
记者在寺庙里看到,但凡能够作画的地方如墙壁、房梁都有壁画,虽历经百年有所损伤,但仍有大量壁画清晰可见,数量众多,在全川罕见。其内容涉及当时的现实生活、神话故事、宗教题材、戏剧历史,如钟馗降魔、刘海戏金蟾、姜太公钓鱼、吕洞宾戏牡丹等,壁画栩栩如生,做工相当精细。大雄宝殿壁上绘有二十四诸天、十八罗汉等佛教题材的壁画,仿唐吴道子画技,技法高超,有“吴带当风”之神韵,更是研究戏曲发展史和传统绘画艺术以及佛教艺术的重要历史资料。
与天王殿对望的乐楼修建于清同治六年,是绵阳市乃至四川省保留最完整的清代戏楼之一。乐楼的柱基较高,约1.6米左右,下为短石柱,与上面的木质柱础连为一体,形成特殊的高脚柱础,成为独特的景观。曾大爷告诉记者,现在每年春节或者大型庙会活动,乡里的戏班子还会来乐楼上唱川剧。
此外,“五绝”中的用于记事和布施功德碑的清代石碑、由整块檀木雕刻而成的文昌帝君塑像以及400年历史的香樟树等“三绝”也让马鞍寺更加的独特与珍贵。一座满身都是瑰宝的古寺庙走过数百年的风雨兴衰,至今依然屹立于山间,实为罕见。
三刘家镇“信义”文化的根源
如今在刘家镇,走在乡镇上,到处都能看到有关于信义文化的标识,信义广场、信义贤士、信义商家、信义好男儿……“信义”两个字成为乡民们自发遵循的准则,并非空穴来风,其根源就在于山上的马鞍寺。
“在马鞍寺的壁画上,现在还可以看到一些诸如‘工匠李某、王某雕刻\’”的汉字,这体现了一种责任精神。此外,寺里有义学碑,记载了不论士、农、工、商的子弟都可以在私塾里读书,其行为在当时是开先河的,加上汪东洋为感念恩师、回报乡里开设私塾等等举措都展现了仁义责任之心。”刘家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从先人的事迹与品德中提炼出了“信义”文化,这两个字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于乡民们的基因里,是公序良俗的基础。可以说,马鞍寺是“信义”文化的根源,更是其延续和发展最好的见证。
现在,马鞍寺成了刘家镇信义文化教育基地,不少后人从中汲取精神养分来规范自我。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管所也安排了工作人员对寺庙进行日常的保护和维修。
数百年后的今天,这座浅丘山间的古寺庙,经过时光的雕琢和洗礼,其祭祀属性减少了,却因其独特的价值已经成为绵阳历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虽少了一份热闹,但寺内仍有晨钟暮鼓,有悠悠戏楼,有冬鸟鸣唱,有参天古树……在白茫茫的浓雾下,更凸显了寺庙遗世独立的气息。
马鞍寺
壁画
乐楼
牌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灵越2018年1月4日,绵阳最高气温7℃。凛冽的寒风,吹不散绵阳广大干部群众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快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决心和干劲。这一天,绵阳市监察...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