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的三生三世
汤飞(涪城区)
周老头家的院坝边上有一个圆溜溜的青石磨,纹路清晰,可它已经斜斜陷入泥土之中,周围长满野草。离它不远处,遗留着一座石磨基台,显然有些年头没派上用场了。十多年前,它们还流畅地转动着,黄豆汁儿从磨缝里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从石槽汇入接在口子下方的桶里。
你问我为什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因为我家就在他家旁边,只隔着一块菜园子和一条沟渠。
据说,周老头自小和父亲学做豆腐,成年后,每天挑一担豆腐走村串户叫卖。因为走的地方多,周老头也算见多识广。一晃到了成家的年纪,媒人上门介绍过几个姑娘,皆不合他意,把人家气得没奈何,骂道:穷得叮当响还挑三拣四,今后再不给你说亲了!说完转身就走,连早已备好的三斤豆腐都没要。
年轻的周老头既不送客,也不言语,只是笑。
老两口以为他生了什么怪病,不敢多问,心中暗自着急。而且,他们发觉这孩子每天挑出去的豆腐和交回来的钱款对不上,总有几斤豆腐不在账上。
直到有一天,周老头领回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姑娘,自豪地跟父母说这便是未来的儿媳妇儿。他爹脑筋转得快,猜出那些失踪的豆腐去了何处。但见那姑娘一表人才,自然替傻儿子高兴。姑娘嘴甜,打过招呼,便站到石磨旁,往磨口舀黄豆,俨然是家里的一份子。
原来,周老头路过邻村的一户人家时,见人家闺女在洗衣服,故意放开嗓子喊“卖豆腐咯”。屋里一个大娘说:小慧,去买点吧。小慧姑娘款款而来,他瞧得如同喝了酒,红着脸、心跳加快,人家说什么都未听清,只是机械地切一块豆腐装好,并不过秤,直接递给她。小慧说:要不了这么多。他嚅嚅地说:送你!立即挑起担子飞快地走了。往后,这户人家出现在他的固定线路上,每过必停,两个年轻人慢慢聊上了,离开之前他总要赠送两斤豆腐。
他用豆腐赢得了小慧的芳心。周家很快添了个大胖孙子。
那座石磨依旧不知疲倦地转动,雪白的豆汁儿流出来,滋养着全家人的生活,小周在单调的磨声中年年岁岁地成长,而周老头和小慧的双鬓沾染上岁月的霜色。
他希望儿子接自己的班,像当初自己继承老爹的手艺一样。卖豆腐虽然不能大富大贵,好歹可以养家糊口。不料小周死活不肯,自个儿跑到沿海去打工,定期给父母寄回一笔钱,比卖豆腐所得多多了。
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往外涌,热闹的乡村冷清下来,周老头的豆腐销量一落千丈,他索性不做了,专心侍弄两亩土地。每年只在春节前施展手艺,做些豆腐自己吃兼送亲友邻居。
没几年,小周娶回一个外省女子,是个持家能手,对公婆非常孝敬,努力适应异乡生活,然而只坚持一个习惯:不吃豆腐,简直连豆腐味儿都讨厌。怎么办?将它从餐桌上撤出去呗。
渐渐的,老周家的石磨停止了转动,唯一用处是小慧在上面顶一张簸箕,晾晒东西,以防鸡啄或看门狗搞破坏,仅此而已。
周老头去世后,小周嫌它没用又占地方,把磨头扔到一边,剩下个基座不知如何处理,迟疑之后也就保留下来了。
小周的儿子自出生以后便随着父母在外地成长、上学,只在春节期间回老家呆一段时间,他与石磨没有任何关联,他与家乡的关系同样不那么密切。
我幼小之时,还和小伙伴在磨头上玩过家家,它既是灶头又是餐桌,给了我们不少乐趣。如今它躺在草丛中,注视着对面的周家老屋一天天破败下去,回味着过往的光辉岁月。
新闻推荐
听音乐、赏歌舞、听戏曲、品字画…… 2018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方案敲定
邱兰记者张登军记者昨(2日)上午从绵阳市委宣传部获悉,绵阳市喜庆十九大暨2018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方案已基本敲定。根据方案,系列活动内容丰富,涵盖歌舞演出、戏曲展演、音乐会、书画展、综艺晚会等...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