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情感之弦
话说阳光的教师能教出阳光的学生,能智慧教学的教师,应该是有智慧的教师。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发展人。所以,教学时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情绪的良性反应是心理健康的显示,提高教学效率需要良好的情绪。这里所谓的心理健康,即指教学对象——学生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正常,不出现任何缺陷或变态。多角度多渠道营造良好情绪至关重要;集体生活中需要心理平衡,家庭环境中需要和谐互敬,社会生活中需要达观互助。否则谈不上在有限的时间内酿造最佳情绪而于兴奋状态牢固地掌握知识。“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
要堵塞大社会对学生思想的浸润,拒绝灯红酒绿的诱惑,把学生从虚拟的“传奇”游戏中引导出来,使学生纵然不去“悬梁刺股”也起码对学习兴趣浓郁,教师必须得让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中自始至终饱满蓬勃。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很关键。不仅要用启迪心灵调动情感的语言,以及严谨的课堂结构和玄妙的授课艺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求知的殿堂,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灵巧驾驭,让每一位学生心理充实乐学,做一快乐读书人。
第二、思维的积极状态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提高教学效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确实也是积极思维的动力。要培养兴趣,要求学生具有超前意识,经典课文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教师把学生思路与教学思路认真梳理,让那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归纳综合成一条“链子”,再释疑解惑。譬如,教林嗣环《口技》这篇记叙与说明的“双栖”文章,在吃透文章的基础上,层层设问,步步深入,择其要领归纳总结。我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慎思取舍,编织出一组组连环问,如“首尾布局怎样?文章线索如何?描写方式怎样?语言风格如何?导中促思双边努力,板书出“首尾照应,构思精巧;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字字珠矶,余音绕梁”等三十二字,这既是艺术的概括,又是积极思维的结果。从学生的举手人次看,学生是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可见,旺盛的求知欲体现了思维的最佳状态,标志着健康的心理状态。
第三、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感情倾注是心理健康的酵母,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投入感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思想感情专注了,投入了才能“乐”,反之,则是“乱弹琴”。我在执教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一封信》这篇课文时,苏霍姆林斯基以“过来人”的身份,回答女儿“什么是爱情”?我也以“过来人”的身份,敞开心扉讲讲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学生们对这个既朦胧敏感又憧憬好奇问题,感言很多。从古今中外的小说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连平时最讷言的学生都能说点感悟。师生之间的谐振象征着健康心理的形成,获益匪浅。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与教师教学效率是成正比的,如何驾驭学生变化莫测的心灵是值得探究的奥秘,得其法者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我想,课堂中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才是让其思维发酵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史晓婷)
新闻推荐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目前中小学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用好“小先生”助教模式这把...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