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绵阳三中素质教育再创佳绩

绵阳日报 2017-11-12 08:03 大字

“寻找绵阳小李白”活动展演

本报讯近日,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消息获知,绵阳三中精心排练的经典诵读《橘颂》获得本届涪城区经典诵读比赛特等奖,几乎与此同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公布了2017年“全国中小学网络虚拟机器人设计竞赛”决赛入围名单,学校刘玉龙等6名同学进入决赛。消息传来,金秋的绵阳市第三中学似乎到处喜气洋洋,毫无疑问,此次的双喜临门标志着我校在素质教育这条路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也再一次证实了学校的实力。

随着涪城区教体系统“经典诵读”比赛年复一年的开展,审美疲劳成为此档节目不可避免的宿命,这也是摆在每个参赛代表队指导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谁能突围,谁能令评委们眼前一亮,谁就能获得好成绩。对三中而言,这种突围显得尤其艰难,因为近几年的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连续获得特等奖,以往荣耀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以往的经验同样也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借鉴价值,也能抑制创新,所以,面对这次经典诵读比赛,一直担任指导教师的副校长蒋萍坦言:“被逼疯了!”

经过痛苦的思考,蒋校长最终选择了屈原的《橘颂》作为诵读篇目,《橘颂》文辞艰深,但蒋校长认为,没有深入传统的创新是肤浅的。

随后的紧张排练自不必言说,配乐、舞美、动作、流程、吐字、气息,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加上天气不好、时间紧迫,硬生生把蒋校长的金嗓子吼成了哑嗓子。幸好有团委书记陈健大力协助,加上孩子们刻苦的训练,终于在此次比赛中赢得了在场评委的一致认可,以9.59分雄踞榜首,在49个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本次比赛的特等奖。

另一头,担任学校“全国中小学网络虚拟机器人设计竞赛”代表队指导教师的王雷老师也不得不面对更为艰难的现状——学校家底薄,硬件远远跟不上,日常教学尚且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因素,更不用说参加此种全国性的大赛了;学生入口低,基础差,高端比赛更显难上加难。

但绵阳三中有信心,王雷老师有信心,和蒋萍校长一样,这种信心来自于我校领导层近年来对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来自于我校一直践行不止的“成功教育”理念,在王雷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孩子们围绕参赛,积极“补课”,刻苦钻研,绵阳三中代表队终于在10月28日举行的“全国中小学网络虚拟机器人设计竞赛”初赛中成为绵阳市高中学校中唯一一支杀入决赛的代表队,刘玉龙、王舒璐、罗倩、文炫懿、洪江亭、邓嘉乐等六名同学成功进入决赛。

成功和荣耀理应属于过去,重要的是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满。

绵阳三中,挺你!

(朱峰)

新闻推荐

方志文化走进高校 探讨历史文化传承

本报讯(记者兰建春)“方志文化进高校”活动昨(10)日在绵阳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全市地方志办公室负责人、各路专家与师院教授学者一道,就传承发扬地方文化、提升地方历史研究进行共同交流探讨,并向高校赠送...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