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理论园地浅谈广采博收与创作多元

绵阳日报 2017-11-05 12:55 大字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无论是文学创作,舞蹈音乐创作,还是绘画、摄影等艺术创作,它们都离不开坚实的生活基础,因为它们创作的素材、作品内容、主题以及创作的灵感都离不开生活,广采博收就是必须升入生活,通过深入广泛地采集和挖掘创作素材,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加工处理后,创作出高于生活的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一、广采博收,是创作者生活积累及提高文化和艺术修养水平的重要学习方法。

世界每个人都需要有较好的文化知识修养和艺术修养,而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讲,就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有很深的艺术造诣。

去年的一天,我有幸遇见一位年逾八旬的老者,在闲谈中他自我介绍说:因为家境贫寒小学都没读完十几岁就参了军,首长要他做文书、搞宣传、办板报、他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困难,首长教导他从看书读报、查字典中自学文化从采访民众收集资料中积累知识,从此无论何时他身上都带着纸笔,每天抽空抄录书报中的名词术语,摘录文章、诗句以及熟读优秀文学作品,积累文学知识并在生活实践中运用,他的文化知识水平与日俱增,写起文章也得心应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清晰方法也得当,当时由于进步快工作好被提干,后来转业到地方当了宣传部长。由于他多年的勤奋学习与执着追求,他广采博收的各种文学资料上千万字并把它分类整理成册。与老先生的交谈中他言之有辞,辞之有故,故之有理,每当阐明一个问题,开口就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出口成章,从他的言谈举止中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他知识渊博记忆超凡一身儒雅之气,他虽以是年迈的老人可他任坚持写作,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只是暮年壮心不已!

听了老先生的讲话,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那求知若渴活到老学到老的执着,令人钦佩叫人感叹。老先生的故事让我联想到由黄少淑、房进激编导的《小溪江河大海》舞蹈作品那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哲理——“滴滴泉水聚成潺潺小溪汇成涓涓江河涓为滔滔大海”,这点滴的知识就是点滴的泉水,由于积累,便成了滴水成河百川归海,正是泰山不拒泥土方能成其大,大海不弃溪流便能就其深。

二、广采博收是知识积累的途径,是舞蹈艺术家创作的源泉。

老一代舞蹈艺术家崔善玉是我们光辉的榜样,她说“我自16岁迈进舞蹈这座艺术圣殿后,便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热爱舞蹈,视舞蹈为生命,把它看着终身奋斗的事业。42年的舞蹈生涯,尝试过成功的喜悦与甘甜”,也饱受过失败的酸楚和痛苦。我认为成功的得意也好,挫折的失意也好,都不过是空中一片飘忽不定的白云。只有抛开了个人的得失而对舞蹈事业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对我来说才是永恒的。”这种执着顽强的“永恒追求”出自著名舞蹈家崔善玉之口。

崔善玉老师在她开始舞蹈生涯之后不久,她接受了系统舞蹈训练,她系统地掌握了芭蕾舞.朝鲜舞.古典舞以及打击乐等方面的表演和理论知识。由于她的舞蹈基础扎实,当时在苏联专家古谢夫指导排练的舞剧《金斧子和银斧子》时,对扮演主角仙女的崔善玉的出色表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崔善玉的表演“纯朴.优美.含蓄”。

至今萦绕口头,终生难忘的是国庆10周年在首都人民大会堂的演出。身着长裙的朝鲜族姑娘跳起充满生活气息,又富有民族特色的《顶水舞》。崔善玉把心中的喜悦和幸福感都倾注到一举手.一投足和一颦一笑之中。演出结束后,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演员,周总理握着崔善玉的手亲切地说:“一是要跳好舞,二是要学好汉语。”总理的话向一股暖流传遍崔善玉的全身,也就是从那一刻,一个坚定的信念涌上她的心头;决不辜负周总理的期望,当一个无愧于时代的舞蹈家!

崔善玉凭着对祖国和人民深厚的爱,对知识的渴求,艰难磨砺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她一步一个脚印的在艺术之路上跋涉。1982年已经是不惑之年的她,冒着酷暑,步行20多里,到延边珲春县农村体验生活,寻访老艺人学艺,那时有人认为这种举动可笑,不理解。她却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认为只有在人民生活的海洋里,才能得到魔厄宝珠。

1996年盛夏,她随吉林省文联组织的“艺术走向人民”活动团,沿着波涛汹涌的松花江,行程千公里,为人民群众义务演出。那时大雨刚过,在吉林油田大老爷府会战的前线,在泥泞的地上,铺着临时拉的沙子,再盖上一层毡布,建起了特殊的“舞台”。崔善玉没有顾上休息,立刻化妆跳上一踩一个坑的台面,敲响了心爱的长鼓,优美动人的舞姿,欢快感人的节奏,和有着石油工人布满了厚茧的手发出的热烈掌声,久久不能停息。她始终认为:“艺术离不开人民,离开了人民,艺术家的灵魂和艺术就不存在了。”人民多需要这样的艺术家!

崔善玉在作舞蹈编导时,她总是牢记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坚持少数民族的舞蹈要走自己的路,在横向移植,纵向继承中将各民族的传统艺术和生活美升华为本民族的艺术美。难能可贵的是,她在吸收.消化.提炼之后,形成自身的艺术风格。

有人为她算了一笔账:30年来她参加古今中外200多个舞蹈节目的演出,10多年来她创作和编导了六十多个舞蹈和四台大型文艺晚会,其中40多个作品受到了省级以上的奖励。

曾有人把崔善玉舞蹈生涯分为三个阶段——独领风骚的演员,大胆创新的编导,另辟蹊径的理论探索者。这三种角色恰当描绘了她人生的三部曲。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对舞蹈艺术深层次的理解,她在繁忙的编导之余挤出时间撰写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读(舞蹈学研究)想到的》发表后,在舞蹈界反响热烈。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民族舞蹈研讨会上宣读她题为《独辟蹊径——发展中国特色的朝鲜族舞蹈》论文,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十几年她先后有14篇论文发表。1997年在北京《东方人体文化国际讨论会》上,她边讲边示范,韩国著名舞蹈家听得很投入,会后向她表示祝贺:您是有文化的舞蹈家。

三.广采博收才能创作多元。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舞蹈艺术领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编导人才和优秀舞蹈演员,还创作出了大批经典舞蹈作品。集编、导、演于一身的,荣获舞蹈世界“世纪之星”称号的张继刚是成绩非常突出的代表。

张继刚长时间深入民间,刻苦向民间艺人学习,有了深厚的生活体验和对传统的民间艺术的熟悉与积累,因此他的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传达出人民大众质朴真挚的情感,表达着对人民,对土地的深沉挚爱,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张继刚在创作中有顽强的探索求新精神,独到的解析生活,开拓新的题材领域,追求不同的风格,创造了不同的艺术形象。同时张继刚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立足传统广泛吸收借鉴,化于自己的创作之中,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内在精神,达到雅俗共赏而深为广大群体喜闻乐见。这使他在八十至九十年代脱颖而出,成为具有突出成绩的新一代舞蹈编导。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白淑湘说:“张继刚同志是我国舞蹈界的优秀代表,他的157部舞蹈作品和多台的大型舞蹈晚会,不仅在舞蹈界而且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俺从黄河来》.《一个扭秧歌的人》.《黄土黄》等作品的炎黄子孙的阳刚之美,以华夏神州的豪迈之气,以中华民族质朴无华的民族之情,震撼了广大观众。他不同凡响的舞蹈思维,显示出很高的舞蹈悟性,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大众意识。她广采博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使汉族民间舞蹈发生了深刻变化,使中国舞蹈艺术跃上了一个新高度,他成为舞蹈界的“世纪之星”是当之无愧的。”

现以张继刚编导的舞蹈《黄土黄》为例来着他创作多元技巧。

该舞蹈选用山西胸腰鼓秧歌的形式,将一个民族的甜、酸、苦、辣在原生态节庆舞蹈狂欢的激越中及向地显现出来。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质朴、勤劳、乐观的性格和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作品为不断分裂又合并的手法呈现主题,舞蹈层次清晰。作品在山西胸腰鼓秧歌的基础上,吸收了古典舞、胶东秧歌和鼓子秧歌中的动作,根据主题的需要加以创造。其击鼓动作时而双手时而单手,时而仰着敲时而俯着敲,时而击鼓面,时而击鼓边,凡此种种,将胸腰鼓这一原生态的秧歌舞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趣味盎然。

在舞蹈技法上,动作的不断重复.强化和发展,营造了一种情感的诱惑力和穿透力。同时还用强化和节奏变化(把原本一拍一步的胶东秧歌动作进行节奏处理——时而拉长,时而突然刹住),使民间舞蹈动作获得新的艺术生机。

在创作中,编导追求的是“以动作意义表现情感。”在舞蹈结束时,“跪伏故土”双手捧黄土周身扬洒的舞姿形象的设计,是作品的点睛之处,它使得“黄土地”的精神得以升华。

以上是张继刚通过广采博收获得了创作多元的成功。

此文在前面提出了广采博收是创作者知识积累的途径是舞蹈艺术家创作的源泉。而知识对我们的思维和认识起什么作用呢?《踏歌》的编导孙颖老师是这样说的:“知识开发人的思维力,文化思维的价值又在于它不仅理解普遍与常态,而且可以从一些零散.飘忽的感性材料中窥见事物变化的某些契机,并从而跃出常态形成新的审美理想。”舞蹈理论家于平说:“孙颖先生的这种认识正是一种新的思维方法论——“机论”的体现”。(机论的是出自郑州大学现代管理学院贺永方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由此看来广采博收它还是具有开发艺术创作者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论,更进一步地证明它有利于创作的多元化。(绵阳市非遗中心吴波)

新闻推荐

“展示发展新成就”系列报道 文明执法 严格管理 保障权利——来自全国标兵看守所绵阳市看守所的报道

近年来,绵阳市看守所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所民警员工,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秉承“文明执法、严格管理、保障权利”的工作理念,以带一流班子、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工作目标,以改进工...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