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玉河镇大力实施“能人回归”示范项目,推进“3+2”书记项目落地见效—— “能人”引路 激发富民兴业新活力

绵阳日报 2017-10-19 07:17 大字

共和村村支书李兴友查看瓜蒌长势

□何勇本报记者杜畅文/图

玉河镇是游仙区偏远的农业乡镇。全镇2.3万人,外出务工的就有1.2万人。

要保持乡村活力,唯有发展产业。面对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基础薄弱、村社干部老龄化等现状,玉河镇党委通过引能人回乡,荐能人治村,充实村居班子,夯实基层党建,努力把能人党员干部培育成引领发展先行先试的探路者,推进“3+2”书记项目落地、落实、见成效。

引能人——夯实村(社区)党组织基础

10月13日,玉河镇共和村地里田间,泛黄的瓜蒌挂满枝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种植传统农作物,居民主要收入靠在外务工的落后村庄。如今的改变源于一个“能人”的回归。

这个“能人”叫李兴友。多年打拼下来,李兴友在建筑行业积累了财富。在玉河,像李兴友这样在外发展很好的“能人”还有很多。老百姓都希望这样的能人能回乡创业,带领大家增收致富。

在游仙推行“能人治村”工作中,玉河镇着力实施“能人回归”示范项目,按照每村2名预备治村“能人”的标准,在全镇范围内遴选创业成功、有回村发展意愿人员纳入村干部后备“人才库”,鼓励他们回归家乡造福桑梓。2016年底村(居)两委换届选举,李兴友高票当选为共和村党支部书记。除了老李,年富力强的黄连庙村退休军人田斌、经商有道的道碑观村能人杜福茂、敢创敢干的雨台山村80后青年李祠明等一批能人党员当选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全镇新一届村(居)两委换届选举产生的基层干部年龄结构明显年轻,“能人治村”比例达83%以上。

抓关键——增强能人村干部宗旨意识

“有经商的本事,不一定有治村的能力,有赚钱的头脑,不一定有为民服务的意识。村(居)换届后,我们抓住村(居)党支部书记这个基层党组织的‘关键\’,多种方式提升他们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水平。”玉河镇党委书记胡晓明介绍说,尤其是今年,该镇坚持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周一集中学习制度。

“刚开始觉得镇上每周都开学习会,实在是折腾。”天宝寨村50多岁的老支书朱正享感叹道,但通过坚持参加每周的村支部书记集中学习会后,发现自己在面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又有了新思路、新方法、新目标,又找回了曾经的工作激情。今年上半年,朱正享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组织筹款,拓宽硬化村道。现在正筹划着如何发展好乡村旅游。

一年来,村支书每周集中学习制度从开始的“难以理解”到现在已成为“政治自觉”,切实增强了村居书记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

强示范——激发全民干事创业活力

在做好基层党建规范化强基的同时,全力推动“示范性带动”工程实施,这也是玉河镇党委在推进“3+2”书记项目的重要着力点。镇党委对每个村支部书记都提出了“富民产业示范带动”的要求,特别是对能人村官更是明确了任务,明确了时限。

李兴友上任不到一年,带领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方考察了解,最终将目光瞄向了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瓜蒌药材种植。因为前期投入大、管理期长等原因,村民们对瓜蒌种植并不支持。“村民不支持,我就带头干。干出个样来让大家看,到时候再全面推广也不晚。”李兴友说,今年年初,他和村主任、村文书等6个党员干部组成了创业团队,每人各出资9万元,发展了300余亩瓜蒌产业,目前长势喜人。预计到明年盛果期亩产达4000斤、亩产值近5000元。看到瓜蒌产业的良好前景,已有近10户村民主动找到老李,有意发展瓜蒌产业。

如今,在一批治村能人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该镇雨台山村不断壮大蔬菜种植、黄连庙村继续巩固果桑产业、天宝寨村探索猕猴桃产业、道碑观村发展蜜蜂养殖……玉河各村特色产业发展遍地开花,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激情高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非法拘禁欠款人 讨债不成变被告

本报讯(王沉周兰兰特约记者黄志富)邓某某等人本来是去帮某信息咨询公司索要骗款的,但因方法不当,非法拘禁骗款人,结果变成了被告。近日,涪城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邓某某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