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构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体系—— 三位一体 为老人筑起贴心“暖巢”
□本报记者梁明
截至去年底,绵阳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14.8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16%。作为全省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市州之一,绵阳市以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积极构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养老”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
A居家养老:主打智慧服务
“这个手机太方便了,我们以后再也不担心老人遇到突发情况了!”2016年12月21日,涪城区为13000名60岁以上的失能老人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了“爱心”手机。老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持续按住手机上的SOS键3秒钟,就可以接通12349居家养老服务热线,获得快速准确的定位救助。
免费派发居家养老服务手机,仅是绵阳市积极探索“居家智慧养老”的一个举措。近年来,为助力智慧养老发展,绵阳市打出了系列“组合拳”。
建设“智慧基地”。与国家卫计委签订“智慧养老健康基地示范项目”合作协议,在游仙区万鸿生态颐养院和富乐社区老年康复护理中心开展试点,通过对目标人群使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老年人健康实时监测,提供远程健康管理、健康指导等服务。
创建“智慧社区”。依托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建设,推进城市“一卡通”和社区综合服务信息惠民工程,在各社区和小区安装1100台“便民一点通”,推广10000户智能养老紧急呼叫服务。支持长虹探索创建“智能社区”,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方式为老人提供服务。
建立“智慧平台”。在全国率先采用PPP模式引进绵阳居家安养老服务公司,建成投运“12349”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企业、社会组织服务资源,以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室等养老服务机构,为全市10.4万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服务。
B社区服务:立足养老需求
走进涪城区灵通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多功能厅、阅览室、乒乓球室等活动设施一应俱全,30多名医务人员和30多名护工为老人们提供日常的康护治疗服务。“希望通过医养服务,为老人们提供安心养老场所。”该日间照料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相对于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更具灵活性、针对性,设定地点一般在社区的中心位置,除了满足社区老年人的一些基本服务需求,还提供生活照料服务、配餐和就餐服务、健康保健服务等。提供的服务是根据社区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设计的,社区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特点,开办社区小食堂或者助餐点,提供就餐和送餐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绵阳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积极建设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形成良好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总数达到782个。
C机构养老:公办民办并举
房间温馨淡雅,地面、窗台上摆放着绿植花草,身体稍有不适,只需轻轻按一下床头的呼叫系统,生活护理人员和医生两三分钟即可到达床前……这是记者日前在涪城区博爱颐养中心看到的情景。
绵阳市在积极倡导自理老人居家养老的同时,也增强面向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的机构养老服务功能,采取公办民办两种路径,加快发展机构养老事业。
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如涪城区龙门镇卫生院、金峰镇卫生院、关帝镇卫生院与敬老院签订了上门服务合作协议,定期上门服务,开通绿色就医通道,把医疗服务和关爱带到敬老院。
支持有资质的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医疗机构,提高养老机构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
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如西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院内设置“绵阳西山社区康复护理服务中心”,以医疗康复、养老服务、日间照料服务为主体,推进社区医养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首次入院的老年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依据护理等级对老年患者进行分级护理,通过膳食、用药、运动、心理干预、宣教和健康教育等形式对辖区内老年患者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媛)市政协机关干部大会近日召开,传达学习2017年省政协学习会和全省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市政协副主席李敦双主持会议。市政协副主席沈其霖、李京平、钟正军、胡安...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