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服务能力,改善创新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新区:锻造科技创新强劲引擎
高新区生物孵化园
□郭文丹文/图
开放激发活力,合作共创未来。交流、合作、创新——这是科技的内生动力,也是创新的不竭动力。
今年以来,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集聚创新要素,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为基础,不断强化科技管理,提高科技服务能力,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区内企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提升园区科技创新软环境
8月下旬,为期三年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顺利通过验收,高新区成为全省第三个圆满完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工作的园区。截至试点结束,该区累计申请专利10309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718项,获得专利授权5986项,试点期间专利申请总量增长80.23%。企业拥有商标总数达2298件,试点期间年均增长24.5%。拥有长虹、丰谷、光友、铁骑力士等中国驰名商标,三阳塑胶、灵通电讯、龙华薄膜等省著名商标。
高新区坚持实施国家、省、市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工作放在提升科技创新软环境的首位,先后成为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示范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并出台《绵阳高新区知识产权补贴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高新区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及品牌产品奖励办法》等,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近年来,高新区大力支持企业申报专利,鼓励企业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去年7月,全省首台自主品牌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在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点火成功,标志着四川省汽车产业在自主动力总成研发方面又一次取得了新突破。2016年高新区共组织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6项,获批项目资金3300万元。
9月20日,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在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正式揭牌亮相。该平台围绕知识产权产业化实施、贸易化流通、货币化融资、组合化运用全过程,对外提供知识产权信息应用、质押融资、成果转化等一体化服务。致力于促进军民科技资源共享、军民技术供需对接、军民产业互动发展,探索建立市场化、体系化、专业化的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运营转化新模式。
目前,该平台已累计促成专利技术项目投资额4800多万元,意向投资约2亿元。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的知识产权与技术成果的集聚中心、交易中心和运营服务中心。
以多种创新平台为桥梁推动科技创新跨上新台阶
在科技创新一体化推进过程中,高新区充分借助省、市搭建的“海科会”“西博会”“科博会”等全国著名展会,为园区招揽企业和人才,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除此之外,高新区还积极为园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去年,由国家科技部指导,科技部火炬中心等承办的全国创新挑战赛落户绵阳,作为全国七大赛区之一。高新区前期广泛征集企业遇到的各类技术需求500家,又实地调研走访了202家企业,经过专家组论证,明确了急迫且有效的技术需求100项。在大赛前,高新区通过科技部官网等向全国各类技术公司、知名院校征求本地企业急需的技术解决方案,并给予重奖,最终国内几十家顶级技术实力派企业带着自己为绵阳企业准备的解决方案飞抵绵阳,为当地企业“传经送宝”,解决技术创新难题。
四川零点自动化公司是高新区一家专注于网络互联互通的民营企业。2016年该公司总经理王永贵遇到技术难题,他需要一项可靠的工业无线传感设备。而掌握这项技术的,大都是几家国内顶级技术公司。王永贵跑遍六七个省,却收获甚微,为此他苦恼不已。高新区在前期筹办中国创新挑战赛时,区科知局工作人员来到该公司走访,了解该公司的困难后,将该此项技术需求记录了下来。经过初步筛选后,该公司的需求被发到全国性科技平台上征求解决方案。
两个月后,国内拥有该项技术的两家顶级技术公司负责人亲自带着设计成果来绵参赛。此时的王永贵则坐在大赛的评委席,和5位行业权威专家一道,现场评审对方的路演和竞答。最后,其中一家企业摘得中国创新挑战赛绵阳高新区赛区优胜奖,获得20万元的奖励。王永贵也如愿以偿和该公司取得合作。“一是技术难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二是和国内顶级的技术公司有了深层次交流合作的机会,没想到能如此顺利。”王永贵感慨地说。
以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核心是高新区搭建平台助力高新技术企业不断腾飞的源动力,也是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高新区发展的关键。截至2017年7月,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为51家,位居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11%,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669家,位居全市第一。
政企联动筑巢引凤构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
近年来,高新区着力实施科技服务品牌培育工程,重点培育科技服务模式新、市场化水平高、自我发展能力强、服务成效显著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带动全区形成布局合理、开放协同、创新创业全链条覆盖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已建成较为完备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培育体系。
该区围绕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统筹推进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质检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面向行业开展技术服务。
为丰富创新创业载体,满足企业对载体的需求,高新区创新孵化形态,创新运营机制,对孵化器实施分类指导,实现多元发展。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投资建设加速器,着力引入一批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业化。
在原有政府主导的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和生物医药孵化器的基础上,该区加快建设一批创客空间、社区孵化器等新型孵化器;在原有出口加工区加速器的基础上,吸引社会资本建设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民营加速器(圣海加速器、旭朗加速器)。
目前,该区总孵化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拥有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生物医药孵化器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首战孵化器,融鑫孵化器、网赢孵化器2个省级孵化器,4个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
在这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历史背景下,高新区迎来了四川省史上最大单体工业项目——投资465亿的京东方绵阳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落户、集中发展区建设大热潮等重大机遇。毋庸置疑,高新区将进一步迸发出产业发展的创新活力,为绵阳科技城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引擎。
新闻推荐
《市民反映:“钉子户”钉四年东岳村发展受阻》后续政府阳光拆迁 未拆迁户各有“说法”
位于绵吴路一侧的未拆迁房屋□本报记者陈荣文/图昨(27)日,本报《市民反映:“钉子户”钉四年东岳村发展受阻》一文,报道了东岳村二组、三组土地双挂钩项目实施4年以来,因为4户提出不合理要求,致使项目拆...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