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这份答卷满意吗?——绵阳军民融合发展成就亮点图解
加快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
中物院“神光三号”主机建成投用;29军基地27座风洞全部建成;624建成亚洲唯一的高空模拟试车台。
加快创新研发平台建设
建成国省重点实验室25个,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国省市企业技术中心146个,国省工业设计中心8家,国家及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达到24个,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15个。
加快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2016年成交额突破8亿元;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55个,入孵企业3000余家;建成中物技术等3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加快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组建了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建立了线上线下结合的“优科服”平台;成立了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中国(绵阳)科技城产业大数据研究院,中物技术等4家机构入选工信部“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推进名录”,数量仅次于北京。
规划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
已有50多个产业项目入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第六代(柔性)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川汽野马二期项目、永贵新能源电动汽车连接器、三阳3D打印项目建成投产。
规划建设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园
长虹智慧制造产业园、九洲空管二次雷达产业园、中航发航空与燃机产业园、中物院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初具规模,通航产业园被列入省“十三五”规划和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核医学中心已完成选址。
加快壮大军民融合企业群体
组建四川省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率先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首批完成238家企业认定,2016年实现军民融合产值1370亿元。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新材料、精细化工、空管导航、环保及装备为重点的军民融合产业体系。
创新人才引进
建立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国家科技城分市场,与法国、意大利、以色列、德国和白俄罗斯5个国家对接42个引智项目。建立“国家外专局-绵阳市”人才项目直通车机制。
创新人才激励
用好6000万元/年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16年引进高端领军人才137人、博士134人、硕士1464人。设立军民融合重大人才团队资助专项,累计资助123个军民融合项目4560万元。
创新人才培养
建设国家科技城大学创新中心,7所高校在绵设立分支机构;成立全省唯一的军民融合产业高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成立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在绵40所大中专院校开设军民融合相关专业186个,年培养军民融合人才3.8万。
打造品牌展会
连续成功举办4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以及国际军民融合发展论坛、国际先进制造业大会、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等,科博会连续三届蝉联年度“全国十大品牌展会”。
建设创新合作载体
欧盟项目创新中心·科技城分中心揭牌成立、成功引进英国剑桥科创孵化园入驻国际企业孵化器,建设(中德)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园,与贵阳市合建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科技城研究基地,与成都高新区共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互用。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全市共有45家境外投资企业,2016年年新增境外投资1.1亿美元,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2.8亿美元,境外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均居全省第二。
创新专营金融机构
成立了全国首家军民融合科技支行和保险支公司,3家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2家科技支行,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
创新专属金融产品
推出20多个军民融合金融产品和六大类近40种科技金融产品,军民融合贷款超200亿元。
创新融资方式
设立了总额54.5亿元的5支军民融合基金;在绵设立了川藏股权交易中心军民融合分中心;引导成立60多家创业投资(基金)公司,为80多家科技企业和军民融合企业累计投入风险资本20多亿元。
军民融合
破壁垒、做产业、引人才、搭平台、强服务,构建“五大体系”,形成点上突破、面上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构建创新转化体系加速军民融合协同创新
构建金融服务体系打通军民融合投资通道
构建开放合作体系
集聚军民融合优势资源
构建人才开发体系
做强军民融合智力支持
构建产业培育体系优化军民融合产业布局构建产业培育体系优化军民融合产业布局
新闻推荐
邮储银行绵阳分行、绵阳商业银行、中行绵阳分行值守“政风行风热线”——养殖户最高可贷款500万元
本报讯(记者杜畅)近日,邮储银行绵阳分行、绵阳商业银行、中行绵阳分行值守“政风行风热线”,就市民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一市民咨询:有没有针对养殖户的贷款?邮储银行工作人员回复:农户可以通过邮...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