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场:得名于开元寺 已有68年历史
汤毓良(绵阳)
据清同治《直隶绵州志》卷二十八寺观篇载:“开元寺,参《旧志》,治北一里天池山(龟山)麓。今北坛,即古开元寺废址。明李梓《开元赋》碑刻尚存。坛之右为古水阁院,背岩刻石肖像上刻《金刚经》。嘉庆五年,里人建小阁以护之。”
从汉涪县(公元前201年)至唐末(907年),长达1108年之久,绵阳城区一直在今涪江以东(游仙区内)。自公元1007年,北宋大文豪欧阳修之父欧阳观为避水患,将宋城迁建于今涪江三桥以西、青年广场至钟鼓楼一带(涪城区内),至今又是一千余年。开元场以东的古城:汉涪县城、南北朝梁城(潼州城)、唐城均已湮灭、荒芜,老绵阳人还记得仙人桥、汉阙、李杜祠以及富乐寺与碧水寺。河东北一片荒凉,只有少许农舍。
新中国成立前的开元场,仍是川陕公路在涪江东渡口待渡的地方,没有场镇与简易建筑场,遇到涪江涨水停渡,车辆客人连找住宿的地方都没有,游仙乡各地农民进城赶场,只有望河兴叹。1948年,由游仙乡乡长邓文元倡导组织动员民间力量兴建街房百余间,街长500米(今市三医院至龟山南坡),费时一年竣工。1949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举行开场典礼,因其地有开元寺遗址,县长杨卓勋命名为开元场。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百废待兴。开元场一带以前仅有一条沟堑特别醒目,成为与韩家脊的分界线,沟堑长约500米,宽40米左右,深3至4米。笔者曾考察过此沟,或是唐城的护城壕,由芙蓉溪涨大水穿壕而形成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建部门将此沟作为首座垃圾填埋场,各处的建筑垃圾都可填放,由环卫处车队负责此项工作。共填了6年之久,方才填平,形成43亩约2.7万平方米的面积,作为车队停车场,终于将韩家脊连成一片。
环卫处车队迁往花园村后,五一木器厂、油漆厂、沙石厂、木材加工厂、塑料厂、航运社造船厂、预制厂、机械厂以及绵阳精神卫生中心(今市三医院)、东方绝缘材料厂、绵阳制药厂先后在此兴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众多小厂改制与破产,碧水公寓、越王楼公寓等住宅区以及绵州开元酒店应运而生,剑南路东段扩建,开元场逐渐繁华起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生尹宽记者文宇)昨(15)日,2017年全省青少年田径(甲组)锦标赛在绵阳普明中学圆满落下帷幕。面对已经结束的比赛,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表达了对绵阳对普明中学的难舍之情。在运动员全力拼搏的背后,是...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