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新驱动的引擎 军民融合的窗口 科创区:开拓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新局面

绵阳日报 2017-07-15 07:32 大字

□本报记者袁媛杨仁平

九洲空管二次雷达产业园入驻企业20家,上半年实现产值110亿元;去年40家企业通过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今年新申报认定军民融合企业23家,储备军民融合企业50余家;川藏股权交易中心军民融合板在园区落地,区内挂牌企业达到36家……

如今的科创区,处处可见军民融合产业蓬勃发展的景象。近年来,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军转民科技园”,科创区以建设“创新驱动的引擎和军民融合的窗口”为目标,在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中频频发力,势头强劲。去年全区军民融合产业实现产值206亿元。

依托九洲、长虹、中物院、空气动力中心等企业和国防科研院所,科创区外引内联,整合资源,建立对接机制,努力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的新思路,坚持走军民融合、科教融合、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三融合”特色发展路径。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组建国军标体系认证服务平台,设立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并通过汇聚一批创投、保险、基金、担保等金融资本,打造以川藏股权交易科技城军民融合股权交易中心为龙头的资本市场,深入推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结合,形成科技金融示范中心。

为了抢抓军民融合发展机遇,科创区以两个“一号工程”为引领,着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态产业发展;发挥“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群”企业培育链条作用,推动军民融合企业培育;发挥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国家科技城(绵阳)分市场作用,利用“千人计划”“千英百团”“涌泉团队”等计划推动军民融合人才集聚;连续举办国内高水平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一大批军工“黑科技”通过这一平台,赢得资本市场的支持并实现产业化。

强化政策创新是破解军民融合“二元结构”的重要抓手,科创区积极探索军民融合政策新方向,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反复深入调研,形成对标北上广深和成都高新区的对军民融合企业的奖励扶持标准,激发园区军民融合发展活力;针对军民融合企业研发投入高、取得军工资质难、产业化推进慢等发展“痛点”,推出了《关于激励企业成长的八项优惠政策(试行)》《科创区对外开放合作的十项优惠政策(试行)》,从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军工“四证”取得、军工装备制造等方面对军民融合产业进行扶持,全链条帮扶军民融合企业发展。

下一步,科创区还将继续着眼于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加速产业化战略重点,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渠道产业化投融资体制,支持和鼓励清华大学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校研发中心开展重大关键技术创新,支持九洲、长虹等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转制院所建设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承担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创建两用技术转化平台,多角度多层次优化“融合”的发展环境。

新闻推荐

彭宇行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 传达贯彻中央、省有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绵阳市近期重点工作

本报讯(记者刘鑫李志豪)昨(13)日,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十一届省委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全省农业农村改革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议、全...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