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跃进路有群“拓荒”的年轻人
实习记者杨佳文/图
国家“一五”计划期间,全国部署新建156个重点工程项目,有若干项目建在绵阳,其中有四个国防军工企业落户跃进路。1958年春,305、203、407工厂在这里相继动工,绵阳的工业之路由此揭开序幕。
今年80岁的何建昌是第一批移民跃进路的“拓荒者”。如今,他家里仍保留了不少当年的老照片,其中一张是国营绵阳无线电器材厂首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合影,“白手起家,凭着毅力和双手,我们硬是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闷罐车拉来的工业“种子”
在绵阳生活了几十年的何老,已是一头白发,但他的普通话中,依然保留着浓浓的吴越乡音。1956年8月中旬,何建昌从南京292技术学校毕业后,到北京东郊718厂工作,为四川绵阳295技校招生。当时报名的学生多是广东籍青年,这批孩子选择去四川的理由很可爱——四川的冬天没有北京冷。
这年9月3日下午,两厢载满了学生、老师和爱国华侨,近200人的火车,从北京出发了。由于没有从北京直达四川的火车,他们从郑州转至西安,再从西安转车到宝鸡。到达宝鸡后,当时的宝鸡运输公司为他们调集了近十辆解放牌敞篷卡车,众人经汉中、宁强到阳关入川。
古人入川多为韬光养晦,而这群年轻人入川,抱着彻底改变四川落后工业现状的梦想而来。翻越秦巴山,渡过嘉陵江,当九曲回肠的道路,在深壑峻岭中画出复杂的迷宫图时,这群一二十岁的年轻人,感到又惊奇又害怕,一种梦想照进现实的豪迈之情也油然而生。
到达广元后,他们坐上了到绵阳的闷罐车,在车里摇摇晃晃了一夜,9月8日早晨,他们终于抵达绵阳火车站(现在的火车货站)。一下车,眼前的这个城市令何建昌傻了眼:一条空空荡荡的马路两边,零星立着几个小商店,路旁几棵高大的桉树直插云霄,这种树木散发出的强烈气味,让他有种身在南国的错觉。
跃进路一带位于绵阳城西郊的一个小村子——平政村。295技校坐落在一个田坝里,十几处草房耸立在等待秋收的田野上,走进校园,一股清新的稻草香扑面而来,学校没有围墙,只有一根竹竿高高挑起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绵阳二〇四信箱”。
辗转大半个中国,翻山越岭,这近200人的年轻队伍,无疑属于绵阳工业的“拓荒者”,他们像一颗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开始在这片田野上扎根、发芽……
农田坝里盖起了现代化工厂
1957年年底,295技校和296技校合并组成绵阳无线电工人技术学校,何建昌在无线电教研室当老师,他所教的学生有的比他年龄都大。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学校没有水,没有电,住的是农家房,走的是大马路,但人们为能当上工人感到无比光荣。“我所教的学生中,有几个已经当上了乡长。他们放弃原来的事业,来到工厂,一切从零开始。”
1958年的春天,当春虫开始在田野里鸣叫,农家草房旁升起了袅袅炊烟,寻觅草芽的耕牛不时传来低沉的哞叫之时,一场改天换地的嬗变正在酝酿。这年春天,绵阳无线电工人技术学校改校建厂,成立国营绵阳无线电器材厂,学校外那条人来人往的乡村马路也改名为跃进路。
何建昌和他的同事们要在这里生产出新中国军工专用的无线电开关和连接器元件。然而,除了一块生长庄稼的田地,他们一无所有,厂房、设备、技术、人才方方面面都极其匮乏……
他们有的是赤手空拳和满腔热血
盖厂房没有木材,工人就到平武深山里去伐木,再扎成筏子,从涪江上游放下来;德阳拉来的砖头,何建昌和同事们肩挑背扛走了两公里,送到了厂区;为了让大型设备及时进场,工人就去火车站,将一个个重达1吨多的机床拉进了厂房。一栋栋工厂耸立起来了,一台台设备安装、调试运转起来了。由于工厂技术员少,从部队转业来的千名军人和新招进厂的千名学工都需上岗培训,工厂开办起技训班,各车间开办夜校,何建昌和他的学生们都成为了工厂的技术骨干、技术老师,一带一、一带几,一边教学一边生产;为了完成部里下达的任务,技术部门紧张研制图纸和工艺,试制车间日夜不停赶制,工厂实行十天一休……1959年,绵阳无线电器材厂的职工已达5000多人。
1959年5月,绵阳无线电器材厂首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何建昌和他的同事160多人,面对镜头,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团体照。这张照片中,男士们一身中山装,腰杆挺直,女士们格子衬衣、盘扣布鞋,大方质朴。凝视这张照片,仿佛让人回到了那个大干快上的年代,那条机器轰鸣的跃进路,这群年轻的“拓荒者”,那理想与汗水交织的青春,那抹永不褪色的鲜艳……
新闻推荐
绵阳市召开城区不文明现象集中整治工作会明确主体责任 深入持久抓好文明城市建设
本报讯(记者郭若雪)昨(7)日,绵阳市召开城区不文明现象集中整治工作会。会议通报近期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督查情况,分析绵阳市文明城市建设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市委常委...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