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若渴广纳英才 知人善任才尽其用——绵阳市大力推进人才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王庆
作为国家唯一科技城、西部重要的国防军工重镇和科教人才资源大市,绵阳蕴藏着巨大的“人才红利”。如何让这份丰厚的人才“家底”升级为科技城建设的强大动力,凸显创新创业人才对科技城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解放人才生产力?2013年,绵阳市率先出台全省首个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绵阳科技城创新人才汇聚地建设的意见》,成为全市完善“升级版”人才机制的纲领性文件。
5年来,通过统筹“三个资源”、打造“五支队伍”、完善“五个机制”,绵阳市创新人才汇聚地建设成效显著,“升级版”的人才机制效应已然全面显现:全市累计资助697个人才项目,投入资金达2.3亿元,撬动各类资金投入154.28亿元,受资助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34.34亿元,绵阳科技城正逐渐成为西部人才、产业“双高地”。
统筹“三个资源”让更多高端人才“偏爱”绵阳
拥有中国物理研究院等18所国家级科研院所、“两院”院士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1.9万人,每4名城市人口中就有一名科技工作者……
很少有三线城市拥有如此丰厚的人才“家底”。然而,市委、市政府并没有停止招贤引智、人才培育的步伐。为了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人才服务发展战略布局,让更多的高端人才“偏爱”绵阳,2013年,绵阳市出台全省首个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绵阳科技城创新人才汇聚地建设的意见》,针对发展科技型企业、军民深度融合等,形成“1+16”人才政策体系。也就是从这一年起,绵阳市连续5年召开高规格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高调、强势地形成全域抓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
建设人才高地,仅有政策资源远远不够,还需要统筹财政资金、聚集各方力量。2013年以来,绵阳市逐渐组建起跨部门的人才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平台,制定责任清单,统筹管理8亿元“双创”资金,为人才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在解决资金瓶颈的同时,绵阳市还全面推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和省政府10项特殊政策,集合7个市级部门、16个试点单位、9个县市区(园区)和7个市级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共同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人才开发体系建设。
5年来,绵阳市先后推动实施人才公寓建设、创业人才购房补助、《高层次人才证》发放、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荐资助、电商人才评选等工作,逐步形成让高端人才愿意来、留得住的良好氛围。(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6月26日晚,一名82岁的北京老人到绵阳来看望老战友时突发心肌梗死,市中医医院在一直联系不上家属的情况下,本着救治病人生命的原则,紧急开启绿色通道,多个科室密切协作,成功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