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晒单:民生承诺兑现几何
兑现民生承诺:既要保量,更要保质
□夏丽莎
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诚信被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着一代中国人。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相对于个人而言,政府的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无疑对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表率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因此,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同样应以“诚信”为基石。
每年年初公布的十大民生 “承诺”,正是展现政府公信力、回应群众期待和信任的重要窗口。
回溯历年来各级政府对十大民生工程的督办举措和实施成效,精确到个位数的目标任务、严厉到“一票否决”的考核方式以及详细到 “一口水一步路”的惠民思路……都可以展现各级政府对“重信守诺”日益强烈的重视。
不过,民生诸事,重点并不在于一个个数字或指标,而在于群众是否确实从中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升。考验的不光是政府的公信力,还有执政智慧和施政能力。
因此,在兑现承诺的过程中,政府不仅要着力把每一个目标落到实处,更要用长远、系统的眼光去筹划、布局、施工、完善。
有迹可循:绵阳市涪城区在老旧小区治理中引入“社区自治”,在加快治理的同时,为今后的维护管理优化了解决方案;中江县用产业规划指导“小农水”建设,在化解农村用水难题的同时,为今后的现代农业发展打好了腾飞基石……
期待在未来的年底晒单中,这样的“长远”谋划越来越多;也期望每一个民生“承诺”的兑现,都能切实让相关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中江已在全县一百四十八个行政村实施了“小农水”项目——
—
“小农水”让农田用上“自来水”
□本报记者 朱雪黎 文/图
【承诺回放】
新增有效灌面360公顷。通过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37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500万元,在21个村新建沟渠、水塘、引水堰等“小农水”项目,让当地农民不再为水犯愁,吃下旱涝保收“定心丸”。
【现场直击】
小农水,能排能灌还能蓄水
7月13日,中江县玉兴镇突降大雨。桃花店村种植大户张冬梅看着满地积水回忆:“去年也是这样一场大雨,新种的红提全被淹死了。”
不过,今天她并不急着冒雨往田边跑——5月刚刚竣工并通过验收的“小农水”项目,已经帮她解了忧,“两个新修的堰塘,1600多米新整的沟渠,不但能排、能灌,还能蓄水。”
张冬梅流转的6.67公顷田地,位于罗桂路一侧。当地流转农户唐心兰告诉记者,以往的土沟渠,放水慢,排水也慢,这一片几乎连年水患,“夏天谷子刚出穗,一下大雨就被淹了。水在田里,排都排不出去。”而到干旱季节,这片田又往往无水可灌,绝收减产是常态。“农村要致富,先修两条路:一是道路,二是水路。”玉兴镇党委书记王晓明告诉记者,2014年开始,中江县启动第二轮“小农水”专项项目竞争立项,玉兴镇组织15个行政村参与。经过综合评审,桃花店村等8个村最终获得优先实施权。今年5月,所有项目已完工并通过验收。
水患“平定”,唐心兰家的土地流转得以持续,借此每年能获得3000多元流转款,她在种植基地务工,每月还能挣1200元。
受益的不光是农民。在玉兴镇长春村,新完工的沟渠也让当地葡萄种植大户李军尝到了甜头。“以前放水灌溉,还没到田里就被吸干了,现在放水又快又省,水有保障,500亩葡萄马上就可以丰收了。”
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也已显现。“设施完善后,现在前来洽谈土地流转、连片开发的业主都排起队来了。”王晓明告诉记者,对以农业为主的玉兴镇而言,吸引更多业主投资,大力发展农旅结合,将成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致富新路。“今年的承诺已经全部兑现。”中江县水利水电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白晓波表示,2016年,中江县承诺新增有效灌面360公顷。目前,项目所涉及的玉兴镇、龙台镇、清河乡3乡(镇)21个村已全面完工并通过验收。除了中央、省、县各级财政资金4200万元外,当地群众还自发筹集了近120万元,投工投劳折资380多万元。
【对话承诺者】
覆盖面不足五分之一,仍需努力
作为中央财政第三批、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中江县“小农水”建设如今已走进第六个年头。每一年,“新增有效灌面”都会被作为民生实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白晓波表示,截至目前,中江已在全县148个行政村实施了“小农水”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农田灌溉条件,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但相比实际需求,目前所做的仍然远远不够。“中江全县有750多个行政村,目前‘小农水\’覆盖面不足五分之一。即使涉及的村,也并非是全村覆盖。”
王晓明也感受到了这个现实的压力。“自从首批8个村‘小农水\’实施以来,其他村的村委、村民就经常前来咨询、申请。”如何在争取更多资金支持的同时,多措并举扩大“小农水”等基础设施覆盖面正在成为中江的一个新课题。
此外,“小农水”项目也并不止于单纯的工程建设,而是涉及“改、建、管、养”整个体系。青苗、占地等如何补偿?工程建设如何有效监管?建设后复耕以及清淤等维护保养谁来出钱出力?对此,中江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通过一事一议等形式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增强参与度,从而不用财政补助资金就解决了青苗、占地、果树、林木的补偿等问题。“按照项目规定,村民需要筹资2%左右。我们将占地和投工投劳等都折算成了筹资的现金。不涉及占地等的村民才需要直接出钱平摊筹资费用。”
此外,中江还在实施了“小农水”的村组,引导成立了“用水户协会”。“村民自愿加入,自行选举会长。项目使用、维护管理都由协会自主支配。”项目完工投用后,协会负责明确收费等问题,收入则用来维护沟渠、堰塘的维修和保养等。“目前试水效果很好,有效解决了农村基础设施长效化运营维护的问题。”
磨刀不误砍柴工——
—
老旧小区治理,为啥一半时间用于建立自治组织?
□本报记者 祖明远 文/图
【承诺回放】
2016年内计划治理300个老旧小区,旨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解决消防设施瘫痪或配置不足,水电气、地下管网等公共设施设备陈旧老化,有的屋顶和外墙渗漏严重等。
【现场直击】
不断下降的租金呼唤小区整治
7月14日下午,经过近5分钟的寻找,记者终于找到了绵阳市涪城区立山公寓的入口:在商业繁荣的成绵路上,夹在两家店铺中间,宽度仅容一车进出。
走进小区,第一个感受就是狭小——三栋灰色居民楼围起来的院坝仅几百平方米。不过,地面平整,打扫得很干净。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但勇说,“不要看现在干干净净的,以前这里特别臭,夏天不敢在小区底下停留,楼层低的也不敢开窗户。”
2010年左右,因为楼底排污管道塌陷,小区居民只好在院内建了一个化粪池,再由管道抽到院外。但这条管道频繁堵塞,使得小区臭气熏天。为了修好排污管,小区居民开过几十次会,一直凑不够钱。另一方面,因为年久失修,楼顶出现渗漏,也让顶楼居民怨声载道,每平方米几毛钱的物管费也收不上来。“这个小区建于1993年,也是绵阳比较早的商业小区,地段非常好。”绵阳市涪城区成绵路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谢文俊说。但被恶劣的居住环境所迫,立山公寓64户居民有20多户搬走,将房屋转租。租金更是不断下降:2008年小区房子每个月租金要1300多元,而2014年租金下滑到800元。
这样需治理的老旧小区,在绵阳全市范围内有1327个,涉及14.8万户50万余人。
2015年10月,绵阳启动老旧小区治理后,立山公寓成为首批试点。由市区两级财政出资82万元,小区重新铺装雨污管道并处理了屋面渗漏。现在,小区院坝里终于闻不到臭味,还搭了一个小桌子,供居民聊天乘凉。“如果没有这个政策,可能现在还凑不齐钱,还要生活在臭气熏天的环境里。”53岁的小区居民蒋文秀说。
同样在这项工作中受益的还有游仙区木棕厂小区。通过清理院坝,硬化黑化路面,划定机动车停车位,修缮非机动车棚,在小区一角安装健身设备,以及对小区部分外墙和临街小区外墙全面粉刷,小区的风貌品质得到极大提高。
【对话承诺者】
“先自治后治理”原则显成效
截至6月底,绵阳已开工32个老旧小区治理,其中完工22个,还有125个小区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开工。
记者从绵阳市住建局了解到:绵阳老旧小区治理平均费用为50万元,用时约为5-8个月,其中视工程量大小,建设周期不过1-2个月。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哪里了?
“根据上半年的经验,小区成立自治组织并形成统一意见,至少要2-4个月,约占了一半时间。”绵阳市住建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说。为发挥居民自主积极性,绵阳市对申请治理的老旧小区提出了一条“硬杠杠”——必须成立小区自治组织。
按照“先自治后治理”的原则,通过小区自治组织收集和整理业主对治理项目的意见;同时,还需按照每平方米10元的标准,由小区自行筹集维修资金,以确保治理改造后小区基本功能和面貌得以维持。“只有符合上述条件的小区,才可以纳入治理范围,享受到市、区两级财政补贴。”
“老旧小区的问题不仅在于硬件陈旧,还在于管理混乱。之所以叫‘治理\’,而不是改造,就在于这个过程里要帮助小区建立起合格的自治组织,明确建立健全硬件改造后的物业管理机制和社区综合治理机制。”该负责人说。为此,绵阳市将“改什么”“怎么改”的权力交给小区自治组织。项目完成后,还需经过小区自治组织的验收,施工单位才能拿到工程款。
另一方面,老旧小区治理项目众多,涉及发改、财政、住建、规划、城管、国土、消防、教体,以及水电气、通讯等多个部门,走完立项、设计、财评、招投标等程序仍需1-2个月时间。绵阳市相关部门按照并联审批、特事特办的原则,简化了手续,市住建局还牵头建立了部门和单位间协调沟通的平台,以提高工作效率。
下一步,全市共有125个老旧小区即将开工。预计下半年,绵阳市老旧小区治理工作速度还将进一步提升,届时更多生活在老旧小区的居民将会享受到这一“为民、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
当好“城市绿肺”——
—
“高新绿舟”即将开园试运营
□本报记者 陈碧红 文/图
【承诺回放】
加快环城生态区建设,推进青龙湖水库等5个水库建设,建成江安湿地和高新绿舟。以便为中心城区提供绿色生态隔离空间的屏障,在改善城市空气、增添城市景观、提供休闲场所的同时,发挥海绵城市的功能。
【现场直击】
这里相当于9个人民公园大
7月14日上午10点,与成都新会展一街之隔,一面已经打围半年之久的施工围挡上,大朵大朵的淡粉色鲜花,正悄悄从一处缺口“探出头”来。
顺着这处缺口往“墙”里眺望,一望无际的绿和满眼的粼粼波光,夹杂着淡淡的花香迎面扑来。这里,就是即将开园试运营的环城生态区重点项目之一——“高新绿舟”。
走进绿舟公园,道路两侧约有半米高的醉蝶花夹道簇拥,各种错落有致的植物依势而建。在绿地正中央,约2万平方米的湖面将整个公园一分为二。湖这边是供市民散步休闲的健康绿道,湖那边是供儿童玩耍的娱乐场所。“整个公园规划面积相当于9个人民公园大,占地1400亩,均是依托现状立体浅丘地形建设,整体打造为开放式空间。”项目施工方负责人李俊明表示,这里不仅有起伏开阖的花林、花丘和大面积的草坪,还专门设有羽毛球场、篮球场等各种运动场地,能够同时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活动需求。
不仅如此,为了给前来休闲的市民提供方便,公园还特意设置了一处服务中心,以及10处卫生间,均为免费开放。
吸人眼球的,不只是前方的美景,还有脚下的路面。李俊明透露,公园里所有行人通过的路面,全部铺装了天然石子,渗水效果非常好。
作为成都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部分,环城生态区还承担着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对雨水的回收与再利用。借助特殊的地面地下结构,整个公园的透水量可达到75%。收集的雨水将通过水生态和超磁水净化处理装置统一处理,用于全园灌溉和景观用水。“高新绿舟”只是环城生态区的众多点位之一,向西与面积更大的锦城湖相连;向东又与府河、中和场生态湿地毗邻。“7月20日,公园启动试运营,到今年国庆前就能正式对外开放了。”李俊明说。从地图规划变成现实场景,环城生态区宛如一串翡翠项链,渐渐扮靓整座城市。
【对话承诺者】
15.5公里新建绿道形成城市绿廊
过去半年多来,以成都市建委为牵头部门的环城生态区建设工程整体稳步推进,除“高新绿舟”以外,还有数个项目同步加快实施或相继立项。
成都市建委机关党委书记陈晓竑表示,环城生态区既是城市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顺应民心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今年以来,成都市建委和相关部门、区(县)凝心聚力、自加压力、再添干劲。
一方面,加快区域内的拆迁工作,打好建设“前战”,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加快推进各小型水库立项建设工作。同时,立足于项目点多面广的现实情况,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式齐头并进。其中,针对完成技术审查的点位,开展土地报征工作,为新建工程做好准备;针对已存在的湿地点位,就地开展提升改造工程等。
正是得益于这一系列推进举措,去年11月才正式启动建设的“高新绿舟”建设不断加快,成为率先建成投用的项目之一。
在陈晓竑看来,环城生态区是由数个独立的项目串联起来的,既要突出各自的特点,又要注重整个生态区绿道的贯通。因此,各点位在规划和建设期间,十分注重相互的衔接性和协调性。目前,整个环城生态区已完成新建绿道15.5公里,形成了有效的城市绿廊。
陈晓竑表示,下一步他们还将着力解决一些细节问题,包括此前市民代表提出的安全巡查、因踩踏产生的草地维护、人流承载等问题,都将在下一步的建设和运营中统筹考虑解决。
新闻推荐
此规划纳入市目督考核,奖惩逗硬本报讯(记者邹俊川)7月21日,记者从绵阳市规划局获悉,绵阳《小学、幼儿园、菜市场、体育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近日获该市政府常务会...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