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今年全省高新产业预计实现产值1.35万亿元

四川科技报 2015-12-30 07:39 大字

12月26日上午,在四川省首条出川高铁——成渝高铁开通运营一个半小时后,1000多公里之外的长沙,中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试运行,其悬浮核心技术来自西南交通大学。

站在2015年年末回头看,这一年的四川日历由始至终都在重重地涂上创新创业色彩。

1月,最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于敏院士。

3月,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发射升空,这颗卫星的“大脑”——载荷,由中国电科29所承担研制。

9月,四川被纳入我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省级行政区域。

11月2日,国产大飞机C919总装下线;11月29日,国产支线客机ARJ21交付商用,二者的机头都来自中航工业成飞民机。

……

在活力激荡的巴蜀大地上,四川创新创业的清单不断拉长。

创新因子注入活力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确立一个在别人看来无法实现的梦想,但通过创新和努力最终实现了它。”12月25日,站在CCTV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的领奖台上,电子科大教授周涛这样表述他对创新创业的理解。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传统行业走低的这几年,周涛和他的创业公司凭借强大的技术团队,产值却一路走高。

进入家电行业20年,长虹控股公司董事长赵勇从来没有经历过像2015年这样的挑战——长虹所有产品所在的市场需求都在萎缩。

怎么办?除了“变”,别无他法。3月,长虹推出全球首台移动互联电视;7月,长虹推出全国首个完全开放协同的“智慧社区下的智慧家庭”服务模式……2015年的长虹,以加速全面互联网化,来抵御市场的寒冬。

新的思路、技术、团队、产品,为这一年的四川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来自省科技厅的数据显示,2015年,四川有40个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总数居西部地区第一。今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实现产值13500亿元以上。

而新技术、新业态本身,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仅前10月,省统计局重点调查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单位已超过1400家,全省全口径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水平。

政策环境激发活力

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四川的高校都在热议一个话题: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省委十届七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里,这是他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

未来,四川省将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试点,明确科技人员与所属单位是科技成果权属的共同所有人,真正以产权驱动创新激发活力。

四川省从去年底开展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试点,目前,7家试点单位在企业兼职科技人员达495名;147人兼职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52家;28名科技人员离岗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20家,预计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近10亿元。

创新创业,不仅要突破体制机制的藩篱,还要打通科技与金融的通道,让想创业的人能创业、敢创业、创成业。

5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提出实施“创业四川行动”,包括成立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基金的首期规模达20亿元,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重点支持初创期、种子期及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而四川的创新资源库里,最需要激活、最巨大的能量在哪里?答案是军工。

近日,在科学城首届“军民融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政银企对接会上,绵阳市商业银行科技支行与3家“军民融合”企业签署贷款近1000万元的意向协议。

此外,绵阳市今年还在全国率先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工作,接下来还将建设军民融合创新转化中心,围绕军工融合建立服务保障机制、设立军民融合银行。

通过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以及“军转民”“民参军”对接平台的搭建,四川省军工结合产业规模有望在今年底达到2700亿元,实现比“十一五”翻一番。

孵化平台汇聚活力

近日,科技部公布在国家备案的首批众创空间,四川有10家众创空间纳入备案,数量居全国第六,西部第一。

包括这10家众创空间在内,四川省目前各类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超过22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9家。这些孵化器“孵”出的,便是科技型企业。

2015年,全省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约1.3万家,同比增长45%以上。仅成都高新区,今年新增科技型初创企业就超过3000家,增长300%,新增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的企业63家。

在加快建设孵化器,汇聚初创企业外,四川还在2015年迎来创新平台建设的集中爆发期。

在过去的一年间,成都高新区获批西部首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增泸州、德阳、攀枝花3家国家级高新区。目前,国家、省级高新区已达11家。

更大更高的平台,已向四川创业者铺展开来。依托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契机,以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为引领,四川省将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打造具有示范效应和国际影响力的合作发展平台,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张岚)

新闻推荐

全市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工业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重大技术装备产业不断壮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本报讯(记者曾征)日前,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好转以及各项政策措施效应的不断推动,1-4月,德阳工业较快增长,消费品市场出现回升,财政...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