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忆年画大师陈兴才

德阳日报 2015-03-31 21:34 大字

尹天润与陈兴才(左)研讨年画创作

□尹天润

追忆绵竹木板年画传人陈兴才的一生,从一个庄稼汉到年画作坊学徒、立业,及至成为绵竹年画当之无愧的大师,他的精湛技艺,执着和坚持,值得我们有志于绵竹年画传承的后辈身心奉行。

我和陈兴才相识是在1978年,十年浩劫结束,绵竹木版年画重获新生。有幸和陈兴才大师一同参与绵竹木版年画的抢救工作,又都从事刻版,由此相识相知。后来在大师住家建年画村时,我又承担了部分筹划工作,其间又朝夕相处。前后整整六个年头,我与大师成了忘年交,无话不说,自然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了解。

“夹磨”出高徒

陈老1919年出生在清道镇(现归属孝德)的一个年画世家。15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木版年画第八代传人,也是他叔伯陈世金(时称“陈门神”)那里学做年货(画门神)、刻印版。按旧规需学三年,为能学到更好的手艺,父亲为他选择了“跟师”。所谓“跟师”,就是跟着师傅三年,不离不弃,衣食住行都跟着师傅,属于地地道道的关门弟子,学徒吃的苦多,师傅传的“真脉”也就多。与之相对的就是“离师”,“离师”即是师傅想教你干活,你才有机会在干活中学到手艺,学徒吃的苦少,师傅传的真功当然也会少。

入了师傅门,首先要过三关。这第一关,就是师傅现场考察,现在就叫“面试”。这一关是师傅是否收你为徒的关键。只见陈师傅让徒弟在他面前走几步,咳嗽几声,然后问话,最后查看徒弟的眼和手。陈兴才走路平稳有力,声音响亮,说明其体质健壮,师傅问话对答如流,证明其思维清晰敏捷。待师傅查看徒弟的眼和手时,陈世金更是惊喜万分,连连叫好。侄儿这双大眼,一双大手就是做手艺的好料。过了第一关,师傅就算答应了,第二关给师傅送篼篼礼,第三关行拜师礼,就算正式入了门。

大凡歌者,声道是先天条件;抚琴者,手指是先天条件;舞者,则手臂和腿杆是先天条件。陈老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一双满是茧疤的大手,显示出刻版的“本钱”,这是上天赐予的。

拜师那天就是第一堂课,师傅当着父亲和众人面讲了学艺需过三关的规矩。只有过了这三关,方可学有所成。第一关,要经得起“折磨”和“考验”,打骂、为难徒弟是为你负责,是炼你心性和耐性。第二关,“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点到为止,自己要偷经学艺,要长记性,自个多学多练,多记多悟。第三关,熬过前两年的基本功,第三年师傅才传“真脉”,这三年没有一分报酬。要想过这三关可全凭耐性和韧劲。

一次,陈老给我讲了学刻版的小故事。刻版的第一个工序,就是学木匠刨木板。刨板的时候手起泡、流血,握着刨刀一使劲就痛,可陈老还是咬牙将板面刨平整方停手。木板刨平整了,满以为能摸雕刀刻板了,可师傅还不准,让他磨雕刀。磨了斜口刀磨圆口刀,磨了圆口刀磨三角刀,磨了三角刀又磨平口刀,一把接一把,一把又一把,一磨就是老半天。

“黄荆条子出好人”。那时的师傅可是很信奉这些话的。也有俗语说“头上没有青头包,哪里算是学艺人”,那时学手艺,不小心做错了就要挨打。徒弟常被师傅打得鼻青脸肿,陈老性格温顺,师傅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因为他知道不挨揍是讨不到教的。有时候做一件事,自己拿不定主意时,常用“激将法”故意往错了做,于是乎,师傅一个“肉钉锤”打在头上,痛骂一通,师傅的“真脉”不自觉地就传给你了。多被师傅打骂一些,功夫也就学得多一些,但凡学艺的人都知道:“真功是‘肉钉锤\’打来的”。的确,手艺是夹磨出来的,大师就是这样炼成的。

学艺的第三个年头,陈老手握刻刀不再犹豫,刀尖很稳很准地插入木板,运行方向准确。作画时握笔运笔不再颤抖,拉出的线条光滑有力,线条启、呈、转、合运用得当。陈老收获颇丰,出了师。

抢救与传承

1978年,被“文革”打入冷宫的绵竹木版年画重获新生,绵竹恢复了年画社,由文化馆长侯世武兼任年画社社长,领导文化馆美术干部在全县50多位老艺人中筛选了几位手艺高超的参与抢救。陈老师不但是众刻版艺人中的顶尖高手,而且也是熟练掌握南路年画风格的彩绘艺人,自然在当选之列。作为刻版新人,我有幸与陈老一起参与年画抢救。

陈老喜爱抽叶子烟,不论春夏秋冬总喜欢穿个围腰,显出艺人习惯。他脸上时常挂着笑,说话也轻言细语,总会让人感觉他对艺术的崇敬和严谨。他也极其谦逊,只说自己这不对那不对,从不说別人一个“不”字,让人不得不仰慕其高贵的人品和艺德。

陈老为把这门手艺传给子孙,常把年画社领到的刻版画稿拿回家,一边舞动刻刀为年画社刻版,一边重新拿起画笔领着儿孙们做年货。白天,老伴、女儿和俩儿子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晚上,一家五口围着画案画门神、做年货。陈老兑好颜色,叫家人每人填一种颜色,流水式作业,最后由陈老来开像,老伴盖花戮。半月下来,上千对门神大功告成。陈老用竹片编好笆子,把画好的年货夹在中间打成四方捆。腊月十六过后,带上两个儿子赶绵竹、绵阳、德阳、孝泉的集市出售。除夕夜,两个儿子捆着票子回家了,数一数,至少上千元。一家人乐得合不上嘴,左邻右舍也惊动了,新年过后就有好些人争着要跟陈老学艺做年货。

两年后,两个儿子娶了亲,陈老又添两个徒弟,作坊又增两个帮手。又是几年,孙子陈刚、陈強呱呱落地。待孙子到了学艺年龄,陈老又将年画技艺传给孙子。目前,陈家子孙继承陈老衣钵,继续年画的传承与制作。陈家的年画技艺代代相传,这在当今社会是比较少见的。

在众多绵竹年画艺人之中,唯独陈家传承得最好,从陈老师傅那辈算起,他,儿子、孙子,也传承了四代,在绵竹无几人可比。

艺术精神贵在坚守

2000年以后,现代工业文明势不可挡,传统的工艺生产节奏似乎跟不上时代了。他的儿孙们也在其他人那儿学了些用新工具、新材料的新画法,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效益也就步步提升。儿孙们见他固守传统画法,劝他进行改良,没想到一贯温和的陈老却发了火:“想都别想,改了我不姓陈,绵竹木版年画哪还会姓年、姓绵?”陈老平时也看见儿孙们不用木版用丝网,不用鸳鸯笔用喷笔,不用粉质颜色用国画色,甚至联线也不勾了,过了几天,陈老还是气不过,把儿孙叫到面前又训话了:“我问你们,啥子叫木版年画?啥子叫木版年画?啥子叫非遗?你们给我弄清楚!看看你们画得像尿片子,不要给祖先丧德……”儿子不敢答话,孙子们也不敢当面对嘴,只敢背着他爷爷咕噜“老爷子就是跟钱过不去”。

陈老进入高龄后,只要身体允许,他仍坚持画画,坚持用最原始、最古老、最传统的方式制作年画。同为年画传承人,我深切理解陈老的坚守,他想守住绵竹年画的根,守住绵竹年画的魂,他是想用自己的固执守住属于祖先创造出的那片蓝天!不愧对祖先。与名利无关,只为坚守技艺的纯粹,这是陈老最可敬之处!

尹天润,绵竹木板年画传人,2013年10月评为四川省民间艺术(年画工艺)大师。

新闻推荐

德阳市“双创”利好不断 一揽子政策密集亮相 德阳科创通已正式上线;德阳市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

12月9日下午,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召开2015年科技创新工作新闻通气会。会上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对新近出台的《加快德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五个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进行了深度...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