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编制完成两项城市防灾规划 ●构建“一心两片十组团”防灾分区 ●规划25处避震疏散场所、12条救援通道、15条疏散主干道 ●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为保障城市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统筹指导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市住建局委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德阳市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草案)和《德阳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草案),现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了解,两规划范围与德阳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范围一致,统筹考虑亭江新区和旌东新区用地,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20年。
划防灾分区 明确防灾重点
防灾减灾规划通过对城市防灾救灾资源进行整合,着力提升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科学应对城市长期发展有全局性影响的灾害。其发展目标为,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绵远河、石亭江防洪设施按照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设,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达到国家规定的设防标准,中心城区范围内消防力量基本可在接警后5分钟内赶到事故现场,每千人口床位数4.2张、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3.76人等等。
空间布局方面,规划提出构建“一心两片十组团”防灾分区,“一心”为市救灾指挥中心,“两片”为绵远河东西两侧,涵盖中心西、中心东、重装、天元、北部、孝感、东山等组团,各有防灾重点。针对部分组团“小二楼”抗灾能力较弱的情况,规划提出根据功能和城市发展逐步改造,增加开敞空间面积,提高灾时疏散效率。
近期实施重点项目有,推进防灾工程建设;加强成都、德阳、绵阳区域应急联通救援机制建设;整合应急救援队伍;完成市级物资储备库标准化建设;实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程等。
避震疏散场所规划25处
抗震防灾规划围绕“防、抗、避、救”的思路,从城市用地、城市建筑、基础设施、次生灾害、避难疏散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编制,防御目标确定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规划提出,当前德阳中心城区重要建筑以框剪框架为主,现状质量良好,学校建筑震后改造均符合7度重点设防类标准,群体建筑整体抗震性能较强,极少数质量较差的主要为老城区尚待改造的“小二楼”,需逐步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交通系统可提高对外救援干线抗震可靠性,建立震后对外交通主体,保障重要桥梁抗震能力;供电、供水、供气系统可提高重要节点抗震能力,新区供水管网建设宜优先考虑成环,保留一定数量自备井作为应急备用水源;消防系统要加大消防站点建设力度,增加站点数量和覆盖范围,老城区较窄巷道配备小型消防器材。
据专题研究,大震下,中心城区避难人数需求为32.4万人,避震疏散场所规划25处,1个市级中心:市体育中心;3个区级中心:南公园、天元儿童公园和石刻公园;21个固定避难场所。救援通道为G108、成绵高速、旌江干线、天星干线等12条,疏散主干道为长江路、一环路、泰山路等15条。
本报记者 许江韵
新闻推荐
制博会亮点抢先看—— 500余家国内外企业参展 高端机器人电动车齐亮相
本周四,德阳市将迎来首个大型展会——第21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中国欧亚国际工业博览会。此次展会展出面积38000平米,展位约1300个,吸引国内外538家企业报名参展,各类展品超过千余台件,其...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