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土地整治 多产联动发展

四川农村日报 2014-11-27 00:35 大字

走马新村冬草莓大棚一角。

转变角色,农民致富增收

□本报记者 张立峰 文/图

进入11月下旬,冬草莓即将成熟。成都的冬草莓在全国都小有名气,而成都以外,绵阳、简阳、泸州等地也都不甘示弱。11月18日,记者来到泸州市龙马潭区和江阳区了解到,近几年泸州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龙马潭区特兴镇走马新村发展起冬草莓等产业,传统农业提档升级为休闲农业。而江阳区黄舣镇永兴村则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白酒产业、乡村旅游业三产联动发展之路。

传统农业升级为休闲农业

11月18日,记者驱车来到龙马潭区特兴镇走马新村,只见一排排冬草莓长势良好。“你现在来的不是时候啊,欢迎下月来体验采摘乐趣。”特兴镇人大主席熊相均笑呵呵地说,“结合市上的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理项目,我们集中打造了这个核心区。”据熊相均介绍,2012年,龙马潭区招商引资,建成了500亩走马现代农业“大园区”。采取“大园区+小业主”的模式,引进了草莓、生姜、葡萄等品种。“目前有资金、有技术的种植小业主数量已达到了12个。”

“草莓产量的100%由城区市民消化,一个大棚速度快的话一上午就被采完了。”熊相均说,周末甚至是平常,来自泸州城区的市民都会带上孩子专程来体验草莓采摘的乐趣。为此,园区还特意将草莓成熟时间错开,做到分批次采摘。销路有了保障,村民们种冬草莓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也给周边村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除冬草莓外,园区内的葡萄也很受市民欢迎,园区还种植了生姜。“今年园区内的生姜亩产收益估计能达到1万3千元左右。”

为了保证农业园区的生态环境,园区还专门禁止车辆进入园区。“统一在园区外停好车后步行至区内。这样做既能缓解拥堵,又能减少尾气污染。”熊相均说。2013年,走马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 6856元增加到18840元。2014年,草莓采摘节平均每日接待游客1500余人次,为当地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300余万元。

土地整治结缘高端白酒

当天,记者还来到江阳区黄舣镇永兴村,一条笔直宽阔的乡村公路把千亩良田和新村居住区分割成两片。

指着公路一边的红高粱种植区,黄舣镇党委副书记赵淑华告诉记者,现在的永兴村,“三月菜花黄,八月高粱红,十月蔬菜绿”是全村的一张旅游名片,每年专程来看油菜花和红高粱的市民络绎不绝。

“旅游收益还要归功于土地综合整治和农田的规模化发展。”赵淑华说,村上以前全是零散的田地,靠天吃饭。2012年,泸州启动了江阳区黄舣镇华堂寺、永兴村、蟠龙湾村土地整理项目,将过去的小块耕地整合成大块田地。

黄舣镇靠近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镇政府决定大力打造“酒业第一镇”,同时下大力气发展现代农业。“永兴村种植大户3户、490户村民将1980亩土地全部入股泸州老窖红高粱公司,整合建成了2500亩红高粱种植基地。”赵淑华告诉记者,村上还形成了“112”生产模式,即“每年一季油菜、一季红高粱、两季蔬菜”的轮作生产,既提高了耕地质量和数量,又带动了村民增收增产。

“我现在身份有点多哦:农民、股民、工人、老板。”永兴村村民张光荣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家土地流转收益按每亩600斤黄谷作价,每亩约800元;同时在红高粱公司务工每月能有1000至3000元的收入;此外自己开农家乐搞乡村旅游还有一笔不错的收入。

产村相融,三产联动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赵淑华告诉记者,目前全村酒业务工600余人,开农家乐和乡村旅店的有6家。当地农民年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1万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近1.5万元。

新闻推荐

让收藏文化插上飞翔的翅膀——走进绵阳马平的收藏世界

马平和他的收藏品马平收藏品的身份证□田明霞文/图2015年春节,绵阳人马平又传喜讯,他于近日通过了由美国认证协会组织的国际注册艺术品——瓷器鉴定评估师考试,目前是绵阳唯一一个通过该考试的人。...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