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峰: 全力打造绵阳最大的“菜篮子”
金环线沿路的大棚蔬菜颇具规模。
金峰镇的蔬菜产业,近日喜事连连。该镇的蔬菜进社区直销店取得了成功,即将在绵阳城区再添“生力军”。同时,当地某农业开发公司开设了网络销售平台,绵阳主城区的居民可直接上网订购金峰蔬菜。金峰蔬菜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城市居民、蔬菜种植户及菜商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十里蔬菜长廊初具雏形
金峰镇位于绵阳市区西南19公里,辖8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1000多人,耕地面积14000余亩,是涪城区典型的第三圈层远郊农业乡镇。行政界域上属于主城区,但地理位置上离城较远。何以富民增收?“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绵阳城区鲜销蔬菜不少依靠外调,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市民对高品质的无公害蔬菜的需求旺盛。同时,日益扩张的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也对这一产业的发展带来十分看好的前景。”该镇党委副书记王敏介绍道,在市、区两级的支持下,金峰从2009年开始,坚持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绵阳科技城”为目标,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一基五化”为路径,提出了建设“十里蔬菜长廊,万亩蔬菜基地”,打造全市最大的“菜篮子”蔬菜基地的目标。“自2009年该目标提出以来,我们金峰按照‘群众自主生产为主,企业示范带动为辅,区域范围内形成以蔬菜为主,水产、家禽养殖为辅的集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现代农业园区\’的总体定位,加大打造‘十里蔬菜长廊\’力度和进度,目前已实现了‘上规模、促配套、打品牌、得实惠\’的阶段性建设目标,蔬菜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所谓“十里蔬菜长廊”,顾名思义就是在十公里长的道路两边打造蔬菜种植基地。记者在种植现场看到,一条金环线,长13.6公里,也是十里蔬菜长廊的观光之旅。“金环线设有专门的环线公交车,一圈下来,就把整个金峰‘逛\’完。”王敏说道。
第一站是五福寺村,一眼望去,田里成行成块搭满了钢架大棚。走进蔬菜大棚,当地一农户正在进行上季作物的残渣清理。“这个村蔬菜种植面积有500多亩。大部分都是本地农民自己种植。这一段时间的品种主要是莴笋、白菜和花菜。”王敏说道。“我一共有4亩地,白菜刚收获,大约有2万多斤,按照批发价每斤4角来算,光白菜一项就收入近万元。”菜农邓德职高兴地说。
“为了调动老百姓的种菜积极性。我们政府免费为农户提供钢架大棚所需原材料,并由政府出钱聘请专业技术员驻村指导。目前,全镇已建成钢架大棚1000亩,新建连栋钢架育苗大棚15亩。菜农的生产条件逐年得到提高。”王敏说。截至2012年底,全镇蔬菜种植总面积接近10000亩,年产各类鲜销蔬菜4万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初步实现金环线沿线全覆盖的预期目标,十里蔬菜长廊初具雏形。
蔬菜进社区农户受实惠
有了十里蔬菜长廊这个平台,走产销一体的路子吸引着金峰镇的农户们。怎么走?采取哪种形式?近年来,金峰镇党委、政府致力研究产业链的延伸和探索。
自己种的菜自己卖,虽然可以减少中间环节产生的费用,但是市场价格不稳定,经常被压价,菜农自己承担的风险较大。“怎样才能让菜卖的脱、卖得好?”为破解这一难题,去年以来,金峰镇党委、政府以合作社为主体,逐步建立蔬菜产业生产、销售、技术支持三个重要管理服务平台和 “合作社+菜农+企业=共赢共享”的种、产、销体系,并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建立“十里蔬菜长廊”信息发布网站。
想要菜卖得起价,就必须走品牌路线。2011年,金峰通过省农业厅的“万亩示范基地”认定。同时,基地的10多个主要蔬菜品种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成功申请“金香家园”商标,并获准使用无公害标志。“无公害和品牌效应都是抢占市场的通行证。”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就是第二步。“蔬菜进社区,建立直销店。”由协会或者企业牵头,在市区设置直销店,取消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菜价就相对稳定,农户收益有保障。“目前我们已经建成直销店12家,成为金峰蔬菜销售的重要渠道。”王敏骄傲地说到。
“直销店的菜虽然比一般的菜市场价格便宜,但是比我们自己卖的价格高很多,而且菜的品质较好,经常供不应求。”莲花池村村主任赵学开告诉记者,采取这种模式后,看到买菜有钱赚,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在加上镇上扶持政策好,越来越多的人到他这里来申请钢架大棚材料,准备明年种植蔬菜。
该镇蔬菜产业带动农户1600余户、4600余人,全镇农民增加纯收入1500元以上。王敏称,由于今年蔬菜价格较高,全镇亩产上万元的农户已达到300多户,金峰蔬菜产业发展正蒸蒸日上。
新闻推荐
32人组团置业嘉皇·心悦城 ——百余位VIP会员抢先分享千万级钜惠
在嘉皇·心悦城即将开盘之际,VIP会员升级优惠活动于1月19日提前开启。清晨天空微微亮,位于德阳旌东片区的首席20万平米欧景住区品质大盘嘉皇·心悦城销售中心就迎来了第一波进行VIP会员升级的客户...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