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涪城集团化办学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绵阳日报 2012-10-09 10:10 大字

□杨仪虹 孙波 本报记者张伟

今秋开学,“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成绵路小学教育集团”全新亮相绵阳教育界。

涪城区通过捆绑发展、资源整合,及时起步并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办学,破解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全区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优化,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由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的转变。

一艘艘教育“航母”扬帆起航,剑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四大教育集团”领航均衡教育

长期以来,优质教育资源紧缺与百姓的巨大需求构成了教育系统最为突出的矛盾,表现为“择校热”、“大班额”高烧不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成为了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对此,涪城区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办学,实现了管理机制、人事管理制度、教育资源的统一,用最小的代价、最快捷的方式迅速培育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2010年,国务院确定涪城区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走出涪城特色发展道路成为全区工作的重点。在加快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提高中小学整体办学效益、带动提升薄弱学校等工作实践中,该区积极探索通过教育集团发展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发展。

从2010年启动实施集团办学以来,该区首批组建了实验小学、实验中学、绵阳二中三大教育集团,由实验小学领办长虹世纪城小学、实验中学领办高水九年一贯制学校、绵阳二中领办金家林学校;从2012年9月起,在原有教育集团规模基础上,集团化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新增领办涪城路小学和杨家小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新增领办绵阳六中;新组建“成绵路小学教育集团”,领办滨江小学。

目前,该区教育集团总数由3个增加到4个,集团内学校由6个增加到11个,教育集团在校生人数将达到16750余名,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生的31%。

通过集团化办学,极大地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满足了更多群众“上好学”的强烈需求。

新机制促进规范高效运行

该区集团化办学采取“名校带新校”、“名校带弱校”的运行模式,新建学校作为被领办学校,领办学校利用新建学校的校舍优势,全面带进师资、文化、管理和科研优势,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推动新建学校高起点、高质量发展。

采取“五个统一”运行模式。统一学校建制,保留被领办学校建制,采取“总校区+分校区”构架,以优质学校为领办学校,被领办学校挂领办学校校区校牌;统一人事管理,建立总校长分权赋职,执行校长全面履职负责的管理机制,教育集团设一个总校长,由教体局任命,全权负责集团全面工作,各校区设执行校长,由总校长任命执行校长,并报教体局备案,校区中层干部由总校长提名,并按民主程序选聘,领办学校及被领办学校按教学班级布局统一设岗,教师统一调配使用;统一教育教学管理,领办学校及被领办学校在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教学管理、教学进度、教学评价等方面统一管理;统一经费管理,领办学校及被领办学校财务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财务收支实行总校长“一支笔”签字;统一评估考核,对领办学校和被领办学校教职员工实行统一的绩效考核、年度考核、晋职晋级考核。

探索教师“区管校用”模式。教师“区管校用”是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积极探索教师管理流动方式,通过集团内统一调配、使用、评价教师,实现了教育集团内部教师的流动,推动了教师“区管校用”工作,发挥了优秀骨干教师更大的作用,提高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该区制定了教育集团化办学督导考评制度,完善教育集团督导评估标准和实施方案,对学校进行全方位办学质量监测,每学年对每个教育集团进行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等专项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学校学年教育工作考核;建立集团化办学视导诊断制度,每年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开展集团化办学诊断,把推动教育集团发展与办好每一所学校结合起来,为集团学校健康发展把关,切实预防了名校“牛奶稀释”和文化构建“同质化”现象。

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

一方面抓教育集团规模的扩大,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效益,并为下一步教育体制改革总结有益经验;一方面抓办学理念互融、教育文化渗透,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尽快催生新的优质教育资源。涪城不断在集团化办学上探索经验、创造特色。

建立“大校园”理念。该区引导集团校长和全体教职员工建立“大校园”理念,做好整体定位,打破总校区、分校区各自独立的办学理念,构建统一的“目标认同”、“文化追求”和“办学理想”,充分调动集团内每一位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办好集团内每一所学校。

促进文化渗透。该区继续鼓励和引导集团内各校区教育文化互相交流、互相渗透。每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都是经过长期淬炼形成的,非常贴近本地本校办学实际,尽管同处一个教育集团内部,但仍需要促进校区间文化的渗透、融合,特别要鼓励分校区积极吸收总校区先进的文化理念,尽快与自身融合,催生出新的校园文化。

推动名校再生。该区着力保持学校品牌含金量,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再生。继续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领办学校在输出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师资源的同时实施精细化管理,在保持自身优势上迅速提升被领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被领办学校迅速成长,成长为受老百姓认可的“名校”,达到“名校催生名校”、“更多名校带动更多薄弱学校”的目的,实现全区教育质量共同提高。

新闻推荐

感受科技魅力 见证经济发展青年代表“走近绵阳看变化”

本报讯昨(11)日,由团市委、市青年联合会组织的青年代表“走近绵阳看变化”活动举行。来自全市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共青团组织等系统的近40名青年代表冒雨参观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国工程物理...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