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知识培育心灵 以人格塑造人格

绵阳日报 2012-09-11 10:24 大字

她,19年来默默耕耘于三尺讲台,挥洒着奉献的汗水,从生疏到熟练,从模仿到创新,从新教师到教学骨干,无不见证她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她,就是获得2012年“四川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绵阳中学语文教师李晓荣。

“学生的掌声给了我自信”

8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绵阳中学见到了李晓荣老师,朴实的她和蔼可亲。谈及刚刚获得的“四川省优秀教师”荣誉,她谦虚地说:“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今年42岁的李晓荣,198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师范大学,1993年到绵阳中学教语文。当年第一次走上讲台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她说:“那堂课我准备了许久时间,生怕因为自己出错没有教好。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下课时我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他们给了我更多的自信。我当场掉下了感动的泪水,誓言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老师。”

李晓荣十分勤奋,时常备课至深夜,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听别的老师讲课,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自己。从生疏到熟练,从模仿到创新,从新教师到教学骨干,再到获得绵阳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高考教学质量一等奖”、“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无不见证她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她批阅作文的一套模式,至今被学校老师借用。

以“阳光”理念教书育人

李晓荣在19年的教学生涯中,做了17年的班主任老师。17年来,她始终坚持以“阳光”理念带班,奠定了学生阳光、快乐、健康、向上的性格基础。每次开学,她都要对学生进行“阳光”心态教育,使“阳光”更现实而具有可操作性。

2009年高一刚开学,李晓荣班里来了一名范姓学生。细心的她发现,开学2周以来,这名学生几乎不与班里同学交流,不积极参加学校、班上任何活动,性格十分内向。之后,她得知由于他的父母早年就外出打工,从一岁开始接触最多的人就只有没有文化的外婆,从小就有些封闭自己。“这样下去会害了他,我一定要帮助他打开心结,快乐学习、生活。”为了不给孩子心理造成负担,她秘密开始行动,把该学生特意安排与几名性格开朗的学生住在同一宿舍,并常常邀请这名学生到她家做客,用母亲的爱感染他,鼓励他。在李晓荣的帮助下,这名学生走出了阴霾,今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用无私大爱温暖学生的心

李晓荣在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爱的力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情谊深。她说:“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无形而有力,这是一种直达人心的教育力量。”

有一年的中秋节,李晓荣一家三口正围坐在一起吃饭,突然电话铃声响起:“李老师,小华生病了!”李晓荣来不及多想,丢下碗筷就飞奔学校,将生病的小华送进医院医治。经检查,小华患了急性阑尾炎,需马上动手术。由于小华父母身在外地,李晓荣在手术书上签了字,让小华得到及时医治。手术完成后,李晓荣通宵守在病床前直到小华的父母赶到医院。次日一早,她顾不上休息,又回到学校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李晓荣的学生小娜说:“李老师不仅是我们的好老师,还是我们的好‘大姐\’。”一次,小娜由于生病胃口不好提不起精神,李晓荣发现后把小娜接到自己家里照顾,做好吃的给她。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小娜的病很快就好了。

19年的默默耕耘,李晓荣始终坚持用知识培育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她说:“用真理、真情、真诚感化学生,用善言、善举、善心教育学生,用美文、美德、美育陶冶学生,成就了学生也完善了自己。”

(本报记者 邓娟 记者 张迪然)

新闻推荐

绵阳旅游:秀出你的羌藏风韵

“太神奇了!这里的民族风情太有魅力了,我还想再来这里。”今年4月,来自美国的自然保护专家南茜女士在平武观看了当地民俗表演后,赞叹不已。从历史文化到现代科技,从自然美景到人文景观,绵...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