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真情浇灌和谐之花

绵阳日报 2012-09-13 10:23 大字

编者按:近年来,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绵阳市一大批人民调解员长期奋斗在基层,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倾注了全部心血。在司法部组织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中,绵阳市8名同志被授予“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称号。今日起,本报推出《竭诚化解矛盾纠纷 倾情维护社会稳定——全国人民调解能手风采录》专栏,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辖区和谐,是我最大的愿望和目标。”在涪城区青义镇,近日荣获“全国人民调解能手”殊荣、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和事佬”的张勇如是说。

自1993年在青义镇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张勇栉风沐雨,调解辖区纠纷,化解群众矛盾,用真情和汗水,让和谐之花在青义娇艳绽放。

面对危难,他是矛盾纠纷“消防员”

在青义镇,提起张勇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

热心正义的张勇担任青义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以来,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群众纠纷、各类矛盾打交道,而凭着自己的满腔热忱,张勇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9年。“5·12”地震后,青义镇成为涪城区的重灾乡镇,房屋毁损的情况尤为严重,因房屋灭失或成为危房而引发的租赁合同纠纷十分普遍。“群众站在各自的角度争取利益,火药味很浓。”张勇认为,作为调委会工作人员,决不能坐视不管。

在之后的一个月,张勇深入群众,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劝说双方当事人就租金返还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同时,他还积极配合村社各级调解组织,反复为群众宣讲政策法规。群众的火气在张勇这个“消防员”的耐心疏导下,得到及时降温。青义司法所受理调解和接受法律咨询共56件,均得到了妥善解决。

化解纠纷,他是维护稳定“排头兵”

“工作中常常遇到群体冲突的案子,由于老百姓的需求不一,我们必须学会换位思考,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才能对症下药,化干戈为玉帛。”张勇说。

2008年,成都名门公司租赁青义镇龙中村集体土地,开发休闲山庄,并招募了大批农民工,后因种种原因被市上叫停。名门公司丢下在建工程溜之大吉,拖欠几百名民工工资30余万元。春节前夕,300余名民工截堵了绵江快速通道。

张勇闻讯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劝解和疏导围堵人群,并承诺一定在春节之前落实拖欠的民工薪资。农历腊月二十七,当别人家已一家团聚,沉浸在新春的喜庆氛围中时,张勇却夜以继日地同一家又一家企业谈判,终于在春节前一天紧急筹到资金,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安定。

在近20年的调解工作中,类似的案件对张勇来说,不胜枚举。凭着一颗为民解忧的热心,一份为民解困的赤诚,张勇努力当好维护社会稳定的“排头兵”,着力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真情关爱,他是困难群众“保护神”

工作以来,青义镇老弱妇孺的生活困难,普通百姓的衣食冷暖,张勇都时刻挂在心头,努力当好困难群众的“保护神”。

受传统观念影响,在农村,妇女权益、多子女老人赡养等矛盾时有发生。2010年12月25日,73岁的谢大爷被其大儿子赶出门。张勇得知后,妥善安置了谢大爷,并多次走访其大儿子的亲友,了解到事情根源是谢大爷拒绝将其名下等待拆迁的老房子过户给大儿子。

找到症结所在,张勇召集谢大爷的子女,通过细致入微地做思想工作。2011年元旦前夕,大儿子夫妇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将父亲接回了家里,表示将认真履行子女义务,好好对待老人。老人拉住张勇的手,眼泪纵横,连声感谢。

在张勇的倾心调解下,近5年,他先后调处重大、疑难纠纷269件,涉及当事人2738人,协议涉案金额8900余万元;防止民间纠纷引起非正常死亡和转化为刑事案件15件18人,防止群众性械斗和群众性上访26件28500余人;调处缠访重访疑难信访案件19件。 (本报记者廖姝)

新闻推荐

绵阳日报教育周刊电子版已正式上线网址为欢迎上网阅读

《绵阳日报·教育周刊》电子版已正式上线,网址为:www.mianxin.net,欢迎上网阅读本刊和中国绵阳新闻网教育频道新闻(http://www.myrb.net/Html/Edu/),并热忱欢迎投递各类稿件。...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