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凡事不平凡 哪有困难哪有我——记绵阳市青年志愿者服务支队
前天,绵阳青少年志愿者服务支队下属的雷锋服务站迎来了开元片区数十名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志愿者们对这些孩子予以一对一的义务学习辅导和心理辅导……这是一支用实际行动实践雷锋精神的队伍。他们默默无闻地帮助身边需要援助的人,抗震救灾、“三孤”帮扶、为返乡农民工送温暖、助学支教、文明劝导,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就是诞生于2004年的绵阳市青年志愿者服务支队。发展至今,登记在册的青年志愿者达十万余人,长期从事志愿者服务的就有6万人。
灾难面前不倒的旗帜
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所到之处,山河移位、草木含悲……数万志愿者奔赴灾区,救人、送粮送药、帮忙安置灾民。在大灾大难面前,他们就像一面旗帜,鼓舞灾区群众奋斗不息......他们来自绵阳各行各业,有机关干部、教师、医生、工人、个体户、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计报酬,希望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群众服务。
家住开元场的药房老板李振平就是其中的一员,“5·12”特大地震后,他带上急救药品,第一时间奔赴绵竹、北川等极重灾区,协助救援队伍抢救伤员,为受灾群众送医送药。同时,他广泛联系自己的朋友等多名志愿者一起,上百次进入北川等极重灾区,送去物资100余吨、帮助转移群众2000余人、为灾区群众修建临时过渡房100余间。
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大转移中,青年志愿者们没有顾及自己的家人,在第一时间帮忙转移和安置群众,帮助发放物资。并在社区和各安置点成立了夜间巡逻队和服务队,帮助群众防火防盗,照顾老人和体弱的人。
给三孤人群送去温暖
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还要组织参加公益活动。开展拥军活动,长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帮扶“三孤”人员,为众多空巢老人建立爱心档案,开展交通文明劝导活动……
维维是北川人,其父母双双在“5·12”地震中遇难,幸存的维维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这批青年志愿者掌握情况后,长期帮助和照顾维维。志愿者们每周都会带维维到公园玩耍、给她讲故事,并在生活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家住银丰小区的小颖在一场车祸中变成了孤儿,只能和外婆相依为命。志愿者为小颖送去了衣服、生活用品,还经常带着她到公园、动物园游玩。
家住温馨小区的谢志友老人独居多年,因病生活处于半自理状态,大多时候靠邻居帮忙打理,志愿者们获悉后,坚持每周到老人家里打扫卫生,帮其洗衣、做饭,还给老人送去需要的药品。
4岁的白血病患儿杨依凡,治病需要约35万元。巨额的医疗费让依凡的父母陷入了迷茫之中。青年志愿者们立即为小依凡举行了两次募捐,共募集捐款七千余元,虽然这只是杯水车薪,但在小依凡生命的最后时刻,有这群“亲人”陪着她。
类似的感人事迹举不胜举,请孤寡老人吃团圆饭、为“三孤”人员整理内务、陪“三孤”人员过节、送礼物……尤其是孩子们,早已把照顾过他们的志愿者们当做了亲人,提起他们,孤儿们口中全是唐妈妈、宋妈妈、雷锋叔叔……
帮助返乡农民工致富
帮助返乡农民工致富也是青年志愿者支队的一个重要服务内容。
北川树坪村地处龙门山脉边远深山,土豆和玉米是当地主要的农作物,但产量低,价格底,交通也不便,让当地村民很难摆脱困境,大多村民只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及农民工便成了他们关注的重点。
针对树坪村现状,青年志愿者们和爱心企业与中医药学校合作,牵线搭桥为灾区村寨建立中药种植基地300多亩。2011年3月12日,他们又在共青团绵阳市委及广大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在北川桂溪乡展开了“雷锋林建设队”,近50名志愿者和返乡农民工一起种植了1200棵核桃树,这一举措鼓励了一些农民工返乡创业。
随后,青年志愿者团队与福州市爱心人士又进行了第二次雷锋林及彩虹林投入,加大了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目前,树坪村共有21位农民返乡创业。
在雷锋的名字逐渐被淡忘的今天,有这么一大群青年自愿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如今,这支青年志愿者服务支队又新增了青年创业、就业信息平台,为大学生和社会待业人员就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
(本报记者彭雪实习生江琪)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7日本报5版刊发了《城市形象的“窗口”,一片乱象待“整容”》一文,对城区各大汽车站内垃圾随处可见等现象进行了报道。昨(11)日,记者随市运管处相关人员对各大车站进行回访,发现车站环境...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