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把“小种子”育成“大产业”绵阳市加速建设“西南种业高地”

绵阳日报 2012-07-09 10:44 大字

作为绵阳市农业中的传统优势产业,种子产业的发展对全市农业具有重要影响。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后,近日,市委出台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西南种业高地”。作为传统制种大市,绵阳正酝酿着一场“产业突破”,一粒粒小种子正在“堆积”出一个大产业。

科研实力雄厚 孕育优势产业

壮大种子产业,打造“西南种业高地”,绵阳市拥有良好的基础。据了解,全市各类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常年在25万亩左右,产种5万吨以上,外销量占总量的90%以上。去年,全市种子年总产值达15亿元以上。仅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就常年稳定在15-18万亩,占全国的15%左右,占全省的40%左右。

据市种子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绵阳市境内注册从事种子科研、生产、经营企业达68家,种子产业化经营主体实力强。全国“AAA”企业四川3家,绵阳市有2家,全国3A企业中在绵阳市组建独立子公司的有4家。全省前10强种业绵阳市占了4家。这些企业在绵阳市建立营销网点1800余家,种子销售活跃于国内外市场。2007年,“国豪牌”杂交水稻种子被国家质检局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10年来,我们在国内育成审定各类农作物新品种86个。水稻品种占全国推广面积的10%以上,进入全国前三强;小麦品种占西南麦区的45%以上。”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说。在绵阳市,像市农科院这样拥有雄厚科研育种实力的科研育种单位还有很多。数据显示:全市有西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国有、民营农作物科研育种机构13家,高、中级育种人员120余人。科研育种人员中被聘为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有8人,涵盖水稻、玉米、小麦、油料、蔬菜、红苕等农作物。

加强基地建设 培育龙头企业

立足优势,绵阳市积极谋求种业“产业突破”,计划在今年内完成西南种业高地建设规划,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

为增强供种保障能力,绵阳市优化种子生产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积极组织开展种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注重企业参与,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作业机械配套,重点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杂交水稻、杂交油菜、小麦、蔬菜、马铃薯等种子生产基地,全面提高种子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种子供应数量和质量安全。

绵阳市还积极推进机制创新,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产业升级,培育现代种业龙头企业。同时,企业自身也在积极行动。西科种业早已组建了自己的科研机构,其下属的绵阳市天龙水稻研究所,不少科研成果都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认可。该公司还与西南科技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将高校科研与市场信息挂钩,确保研发出的产品能够在市场上成功转化。

此外,绵阳市还着力强化监督管理,种子管理部门与监察、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协作沟通,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并加强种子行业协会建设,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为建设西南种业高地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本报记者袁媛)

新闻推荐

一步到位 把握是关键

首次一步到位之地段篇:背靠大树好乘凉选购原则:尽量买入与所在区域内大型商业中心临近的楼盘。五桥内大多是有钱人的游乐场。总价低于40万的新房房源只有买标间或套一了。典型...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