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中的妈妈众生相
近几年,
“早教”成了绵阳许多家长相当熟悉的一个词语。在各种早教班铺天盖地的广告中,不少年轻的父母尤其是妈妈们,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不惜一切代价将年幼的孩子甚至婴儿送到这些早教场所 “助跑”。而另一些妈妈,则对早教并不感冒,生活才是最好的学校,孩子们在自然生活中获得的知识,
并不比那些早教专业机构
里获得的少。
A
职场妈妈,早教班的“忠实拥趸”
37岁的靳女士是“早教”的忠实拥趸,35岁得子的她,对儿子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在孩子刚满四个月的时候,就开始上早教班。靳女士孩子上的是绵阳较为著名的一家早教机构,一周去上一节课,最初的学费是一节课60元,后来涨到80元。靳女士在一家效益很好的公司上班,因此对每周80元的早教费并不在意,只要能把孩子培养好,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靳女士平时工作忙,大部分时间都是婆婆带着孩子去早教班,去了大半年后,婆婆闹起了意见,不想再去了。“小区里的人都笑咱们呢,说咱们花冤枉钱,他们的孩子没去早教班,能说会跳的,咱们小虎都一岁多了,连个妈妈都还不会叫……”靳女士心平气和地劝婆婆继续带着孩子去早教班,并叫婆婆相信将来小虎一定比那些孩子都强,“一岁多不会说话,并不代表他在早教班啥都没学到,说话早晚是因人而异的。”在花去了七千多元的早教费,孩子整整一岁半的时候,靳女士终于听到他第一次叫了“妈妈”。面对婆婆的不满,靳女士坚持认为孩子去早教班是有受益的,“至少他比那些野孩子懂规矩吧,智力也更早得到了开发吧,他只是现在还不会表达出来而已。”
B
“早教班老师教的,我孩子在家早就会了”
市民杨女士原本对早教班不感兴趣,但架不住隔壁家一位热衷于早教的同龄妇女的长期鼓动,终于带着7个月大的女儿去早教班“体验”了两节课。杨女士去的是高新区一家著名的幼儿园开设的早教班,环境很好,多种大型游戏设备和色彩丰富的教室,比起家里的狭小空间来的确让她和女儿都大开眼界,最让她满意的是教师实行一对一授课。
但第一节“体验课”下来,杨女士觉得没什么收获。“不外乎就是教孩子爬爬,找找她用丝巾遮盖起来的玩具,这些我女儿在家自己早就会了。”看在老师很热情的份上,第二周杨女士又带孩子去了,同去的还有她的两个十来岁的侄女。这次老师继续教孩子爬行、找玩具,并且教她发音叫“爸爸,妈妈”,两个百无聊赖的侄女当着老师的面问杨女士:“姑姑,这些妹妹早就会了,还用得着来这里学啊?”两节课后全家人都觉得没有必要去早教班了,老师多次打电话发短信来询问下次什么时候再去,杨女士不好明说,只好假装说自己带孩子离开绵阳到外地定居去了。“其实我不是舍不得每周的那几十块钱,”杨女士说,“我是真的觉得孩子在那里学的,跟自己自然掌握的知识没什么差别。”
C
生活是所最好的学校
张女士的孩子快满两岁了,孩子半岁时,张女士也“赶时髦”带孩子去了两个月早教班,后来放弃了去早教中心,“不去花那个钱了,我自己在家教他吧。”张女士说,“生活是最好的学校,生活里的一切细节,都可以用来对他进行早教。”
张女士的孩子是剖腹产,当初就是听专家说“剖腹产的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较差”而决定送他去早教班的。“我们去了两个早教班,开始去的是一对一的,一个老师只负责教一个孩子,结果每次去,教室里就老师、儿子和我三个人,冷冷清清的,也没学到啥,后来考虑到应该让孩子从小多接触人,过过集体生活,于是我们转到另一个早教中心去,那里收费相对便宜些,一个老师带十来个学生,但一去就懵了——能学到个啥啊,孩子们都太小,哭的、闹的、叼着奶瓶走来走去的、一会儿要拉屎拉尿的,还没反应过来一节课就结束了。”
后来一件事情让张女士最终决定不再去早教班了,“我儿子一岁的时候,还不会走路,早教班的老师说,剖腹产的,就这样,别着急。但是跟他一样剖腹产的几个小孩,人家没去早教班呢,差不多一岁的时候就会走路了。”回家后,张女士自己找了很多相关资料来学习,并且开始在生活细节中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比如“他喜欢汽车,我没事就带他看汽车,看汽车的形状、颜色、大小、标志,现在他已经分得清所有他见过的汽车了,包括国产车和进口车,他对汽车比好多经常开车的大人还了解,别人都说他是‘汽车小超人\’呢。”张女士很兴奋:“我们自己也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只要有心,在哪里都能让他学到东西。”
(本报记者杨檎)
新闻推荐
本项目经绵阳高新区经济发展局以绵高经发[2012]129号文批准实施。本项目业主单位绵阳新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本项目的招商人和发包方,通过公开招商方式选择投资建设人。现邀请符合资质的潜在投...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