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到城里上学啦!”涪城区多举措保证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有书可读
本报讯 昨(8)日上午,魏城镇9岁女孩罗春月随父母到滨江小学报到注册,开始了自己在城里读书的第一天。看见女儿和城里的同学一起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罗春月的父母倍感欣慰。
罗春月是游仙区魏城镇人,父母在绵阳某工厂务工已有三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罗春月就由爷爷奶奶抚养,一直在老家上学。由于父母很少回家,每次学校开家长会,都是年迈的爷爷代替父母,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爷爷奶奶更是无法检查,缺少家长的督促,罗春月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更让罗春月父母放不下心的是很难见到女儿一面。
前段时间,罗春月的父母听朋友说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在城里小学读书的消息后,四处打听政策,在涪城区教体局的帮助下,终于将罗春月安排在滨江小学就读。
和罗春月一样,滨江小学530名学生中有335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记者下午2时在学校采访时,崭新的新校舍,整齐的白杨树,让人神清气爽。操场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踢球、跑步、跳绳玩得不亦乐乎。
滨江小学涂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对待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视同仁。不论是在学费、分班,还是在资助、教育等方面都和城里的孩子待遇一样。学校采取随机编班制,让城里孩子和外地孩子混合组班,让他们互相学习彼此的优点。同时,学校还有近100名学生得到国家“两免一补”政策扶持,让许多困难家庭减轻了负担。
记者从涪城区教体局了解到,为确保外来务工随迁子女顺利入学,涪城区确定了涪城路小学、城郊小学、滨江小学、绵阳三中、六中、八中等10所学校为接收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指定学校。新皂、龙门等地的学校也在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今年全区共接收务工随迁子女9000多人,占学生总数的17.98%。
(实习生 方静 本报记者 文宇 文/图)
新闻推荐
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绵阳市出台《进一步健全乡镇或区域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的实施意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项科技创新成果要应用到田间地头,农技推广这“最后一公里”尤其关键。近日,市委办、市府办转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完...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