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泽铣绵阳欣逢文化盛世尝试川剧创作感想衍变絮语生旦
严泽铣 (绵阳)
欣逢文化盛世,尝试川剧创作,感想衍变絮语。
生旦净末丑,昆高胡弹灯,流传蜀中百年。
川剧,大堰河,我的保姆;在人间,我的大学。
川剧,你曾有过辉煌,锣鼓铿锵,一票难求;茶馆“围鼓”,热闹街头;票友云集,粉墨登台。
川剧,我的老娘,恕儿孝而不顺,你确实太衰老了——缓慢的节奏,年轻人哪有那个耐性;陈旧的观念,人间到了什么时代?僵化的脸谱,一看就明白何许人也!难怪“桃花流水春去也”,吾辈感叹“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川剧,你真的只是一份“遗产”了吗?多年高喊“振兴”,至今收效甚微。“门前冷落车马稀”,有如秦琼卖马,怨得了谁呢!燕都戏圣关汉卿、临川才子汤显祖、言情高手王实甫、川剧作家黄吉安……这些戏剧大师若见此状,必痛哭于九泉。
这是一弯艺术的残虹,还是一道怪圈?残虹要消逝,怪圈要突破,思来想去,惟改革才能回光返照,看见一线亮光。
四川出了个“鬼才”魏明伦,他高举大旗,为“千古淫妇”潘金莲鸣冤翻案;把古今贤相诸葛亮请下神坛;直面《易大胆》、放歌《四姑娘》;塑造《巴山秀才》。
重庆把曹禺名作《原野》改编为《金子》,走遍许多国家,参加世界戏剧节,经久不衰,为川剧贴了“金”。
民间“火把”也燃烧起来。绵阳出了个周永秀,她以茶养戏,惨淡经营,汇集川内名角,创办天青苑川剧演出中心,一年演出400多场。她手出三招:传统戏与现代戏并举,三年来演出现代川剧《他与羌山同在》、《解放绵阳》、《5·12祭》,组织创作《越王楼》,送戏到乡镇学校,开拓文企联姻之路,在铁牛社区辛勤耕耘梨园乐土。
缺者为贵、少才珍惜。这是一些在沙漠里挣扎的苦行僧,既要苦苦寻找“绿洲”,维持川剧生命;又要讲经说法,四处奔走“布道”。
“绿洲”在那如何“布道”?众说纷纭,仁智各异。传统与现代相互结合,继承和发扬辩证统一,这似乎能够共识,如何操作还得研究战术。把握时代脉搏,投身生活激流,那里才有“绿洲”;探求时代精神,表现生活本质,方能更好“布道”。旧瓶装上新酒,枯枝长出新芽,才能培养“酒仙”,才会有些春意。内容决定形式。好题材,包括传统精华,需要高科技的声、光、电表现,需要影视手法和现代歌舞包装。不破“条纲”,老走旧路,青年人要“拜拜”,坐不下来;老年人也厌烦,一贯制咋行。丢了市场,谈什么繁荣!忘记观众,一切都完了。说容易,做很难。
这又要加大成本,增大投入,国营难办,民营怎能承受!两头为难。姑且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让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走乡串镇吧!然而,这又能维持多久,下一代人还看吗?“火把”难免熄灭。
川剧,你让我絮而难语,调不敢高,说两句“乍暖还寒”的话,自慰而已。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孙兴伟同拥军文/图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贫去穷,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应尽之责。2011年,市委、市政府在民生工程项目中把扶贫解困继续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紧紧...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