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明晰路径勇于突破

德阳日报 2011-05-27 04:39 大字

明晰路径勇于突破

□靳钊军

抓发展,路径不能有偏差;谋跨越,凝心聚力是关键。

站在新的起点,市委科学审视德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理性把握新阶段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立了德阳跨越发展的目标体系。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扬长补短”,把德阳的比较优势发挥充分,把制约发展的“短板”夯实做强;就必须审时度势,瞄准核心不放松,抓住关键求突破,强化保障添措施;就必须凝心聚力,广泛激发活力,创新体制机制,市、县联动推进。

工业主导,“三化”联动,是跨越发展的核心所在。根据“增长极”理论,经济增长极有产业和空间两种相辅相成的表现形式:产业上表现为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增长的“主导产业”;空间上表现为“主导产业”所在地形成的“增长中心”。从产业看,工业是德阳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无疑是德阳发展的主导产业。从空间看,以中心城区和有工业园区聚集的重点城镇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增长中心”。目前,我们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只有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才能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延伸发展链条、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因此,实现德阳新跨越,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工业主导、“三化”联动。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是将“工业强市”作为首选战略并一以贯之的坚持,从而形成了德阳发展的比较优势,工业占GDP比重超过55%。从德阳市工业结构看,传统的重装、食品、化工三大产业占绝对优势,新兴接续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因此,抓住灾后重建工业园区扩大的机遇,下功夫引进龙头企业和新兴产业形成“外生增量”,调思路做大优势企业、做活产业链条形成“内生增量”,将是新一轮工业发展必须破解之题。

工业化的本意是产业化,本质是专业化。工业化不仅包括工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包括农业的产业化以及服务业的配套发展。市委将农产品深加工纳入“五基地”之一,将农产品与食品工业统筹谋划,是新的理念和思路拓展。将农产品与食品工业结合起来,打造“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则可形成从原材料、加工转化、市场营销到科研、物流等产业集群。

重点突破,“八轮”驱动,是跨越发展的关键支撑。发挥优势,突破重点,形成亮点,带动全面,是提升区域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市委提出:做强产业、做大城市、做牢基础、做富县域、做美农村、做活开放、做优科教、做实民生。八个方面互为依托和支撑,既是对症下药,也是形势所需。

从三次产业看,德阳市农业有条件、工业有基础、三产业有空间。所谓做强,就是竞争力要强。具体包括产业增加值高、质量效益好、产业互动互补等。做强产业,关键是要把握市场趋势、面向市场需求、培育市场主体、优化发展环境。因此,做强产业应与做活开放相辅相成。

做大城市,规划是先导。近年来,德阳中心城区发展虽有提速,但尚未突破“夹缝之困”。从区域看,南有成都、北有绵阳,相距均在50公里左右,难免“一晃而过”,“虹吸效应”叠加。把中心城市建成区域中心大城市,一方面需要东进打造城市新区,做大城市框架;另一方面需要科学规划、功能分区,提高承载能力,做大城市容量。同时,要按照“功能互补、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发展。

县域经济和农村发展,是“加快建设四川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关键。历经大灾,德阳市县域经济遭受重创,但经过灾后重建,也为县域经济新发展创造了条件。做富县域、做美农村,不仅是“量”的恢复和增加,更是“质”的要求和提升。做富县域的关键是富民,做美农村的难点在丘区。因此,推动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必须找准比较优势,培育特色经济,做强富民产业。做美农村,则需要根据坝区、丘区、山区的不同特点,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分类规划、引导和扶持。

超常发展需非常之策。实现八个方面突破,需要明确重点难点,出台相应政策,分解目标任务,逐一督促落实。

目标既定,聚人心,添措施,抓落实,锲而不舍,必会再造新奇迹!

(作者系市委编办副主任)

新闻推荐

龙腾盛世展雄姿辉煌德阳放异彩 ——2012年第九届德阳灯会光影传奇

1月1日晚上6点,随着缤纷的礼花和震耳的礼炮之声,德阳文化娱乐城的上空亮了起来。玄珠湖畔流光溢彩,数万市民在这里度过了新年的第一个璀灿之夜。德阳的灯会沉睡了9年后,在2012年1月1日这天晚上苏醒了...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