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家国、民族精神的一体同构

四川日报 2021-12-31 05:59 大字

□何琴英

大型历史名人纪录片《李白》,近日在中央电视台与四川卫视一经播出,便掀起新一轮“李白热”,这是四川历史文化名人传承创新工程的新成果。该纪录片以李白研究的学术成果为基石、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初心、以中国故事传播创新为方向,在观古今、涉中外的历史、时代坐标中,带着我们走进诗仙李白如皇皇大唐一般波澜壮阔的一生,也让我们在泱泱中华的文脉、国运里,耳边犹响“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

一、多元文化、多重影响的天才塑造

作为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和唐朝一样,早已成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诗性中华,诗性大唐,天才诗人李白便是其中最为耀眼的那颗星。一个伟大时代的伟大天才,究竟如何才能横空出世?

第一集《少年行》的标题“行”,其实已露答案端倪。史料考证,为避战乱,李白家族自西域迁徙入蜀,定居绵州青莲(今绵阳江油市青莲镇)。西域是中国史籍对玉门关以西和帕米尔以东地区的传统称谓,千百年来,西域一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印度、西亚、北非和希腊五大古代文明交织荟萃之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山川风貌、语言民俗等,生成了不同类型的文明。而不同文明的冲撞、激荡,便是李白先天生命基因的开始。公元701年,在人杰地灵、有奇巧之气的蜀中绵州青莲,大唐诗坛最亮的那颗星便如石破天惊般诞生。

从此,在多元文化中孕育的李白,“行”“游”“归”就贯穿了他的生命之旅。他在行走中交友问道,在行走中追寻理想,在行走中阅尽苍生,在行走中拥抱天地万物。生命基因里的远行记忆,少年之初就挣脱束缚、拥抱自由的不羁灵魂,一切都如纪录片开始时的那只仙鹤所示,李白的生命、李白的诗歌、李白的精神注定便是扶摇九天、翱翔苍穹的仙姿。

一个开放、自由、多元的社会环境,一个心有家国、脚踏实地、求新求变、奔放不羁的个体灵魂,这,便是天才与盛世共存的历史大幕。

二、个人、家国、民族精神的一体同构

李白是率性的诗人,是飞翔的“谪仙”。他的人生轨迹,都能在他的诗歌里找到佐证。他从未停止的人生行走,是诗酒遣兴、万丈豪情,是入世虚设、出世待归,是不惧权贵、恣意欢愉,但无论如何,他却从未失却修习文韬武略、报效家国的一腔赤子情。

文如其人,文运即国运。一个天才诗人的出现既呼唤于一个伟大时代,又是一个伟大时代天然的人文标记。他不拘于礼,“辞亲远游”。思乡时,吟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失意时,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的超拔不凡、他的奇幻妙思、他的我自为峰、他的勇敢豪迈、他的忠侠义气,都昭示着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他追求远大梦想的脚步,正如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巍巍大唐站上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顶端。

“人文以止、化成天下。”他的光辉篇章注定是大唐时代风貌的记录、华夏子孙心灵的栖居、中华民族精神的提炼。他用诗歌说着炎黄子孙至今都懂的话,表达着世界人民至今都感同身受的心灵情感。

从纪录片《李白》里,我们看到,以李白这一历史典型人物为像,中华民族个人、家国、民族精神一体同构的文化内核被成功展示。

三、中华文化、中华审美的创新表达

盛唐气象,非天才诗人李白不能表达。而表达李白,便是中华文化、中华审美阐释、传播的一道大课题。毫无疑问,走进李白这样一个集地域文化符号、国家文化符号、世界文化符号于一身的历史文化名人,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优质选项。

在读图时代、网络时代,以每集不超过25分钟时长的纪录片形式,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既使用了CG特效技术,又在影像设计、场景还原上着力呈现与李白精神、大唐国运相匹配的宏阔、壮美,完整、深度讲述李白故事及其巨大的现实影响力,显然具有更为广阔的价值功能和更为强大的传播效力。

“纪录片《李白》历时三年,远赴英国、日本,跨越北京、四川、江苏、湖北等8省市,通过调研海量的史实资料,结合当今最新的研究成果,汇集多个领域专家学者的目光,还原出最丰富多元、最接近本真的李白。”编创组高度的文化责任感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奠定了纪录片《李白》的品质。

基于学术精神的中华文化、中华审美创新,也正是新时代中华文明焕发蓬勃生命力必须遵循的历史规律和现实原则。

新闻推荐

打造“三美”人居环境 新安镇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本报讯(欣安)近年来,江油市新安镇结合乡村人居环境治理,采取培育文明新风、提升道德素质等措施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打造景美...

江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