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全力保障生猪产业发展用地 提供恢复生猪生产用地6650余亩
本报讯(王强记者李灵越)合理安排用地,破解“没地养猪”难题,是打赢生猪稳产保供攻坚战的关键。日前,记者从市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获悉,绵阳市出台《绵阳市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十条措施》,提出通过严格规范禁养区划定和管理、调整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全力保障生猪产业发展用地。
江油市双河镇闲置了宅基地面积960亩,这样一笔农村“沉睡”资产,是当地的老大难问题。在征求老百姓意愿的前提条件下,当地把闲散的宅基地(圈舍地)通过实施国土整治项目,规划出可利用的闲置宅基地、荒山荒坡和一般设施农用地建设生猪代养场和扩繁场共24个点,涉及面积630亩。资源变资产,既解决了生猪养殖企业用地难的问题,又将农村闲置的资源变成资产,实现了多方共赢格局。这是绵阳市保障生猪产业发展用地,提供生猪复产之需的缩影。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为打赢稳定和恢复生猪生产保卫战殚精竭虑。”市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畜禽养殖用地经常作为临时用地,难以取得合法手续,加上规模化养殖设施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场户补栏复养的积极性。破解养猪用地难题可谓是燃眉之急,也正是绵阳市瞄准的“靶心”之一。
绵阳市在禁养区整改调整上留足空间,严格依法依规科学划定禁养区。对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内关停搬迁的养殖场(户),安排用地支持异地重建;对禁养区划定前已有的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场户进行关闭清拆的,依法予以补偿;对需要升级改造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允许在原场地范围内进行重建或改建。
为推动举措落地落实,绵阳市成立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情况排查专项工作组,对照划定范围清单,指导对各地划定方案中不符合要求的范围进行依法调整,扎实推进禁养区规范划定工作。目前,全市规范调整之后共有禁养区540个,面积3146.5792平方公里,减少327.116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绵阳市还调整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在养殖用地管理上用足资源。一方面,按照有关要求,完善生猪产业用地政策,将生猪种业、规模化生猪养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屠宰加工等生猪产业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根据养殖规模确定用地规模,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规定,保障生猪养殖生产的废弃物处理等设施用地需求。另一方面,鼓励利用低丘缓坡、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和地力难以提高、低效闲置的土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鼓励发展林下养殖,允许在Ⅲ、Ⅳ级保护林地内建设畜牧业养殖设施并优先保障使用林地定额,探索林牧结合生态循环利用模式。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强化措施、持续用力,全市提供恢复生猪生产用地6651.64亩。其中,利用闲置建设用地类90.1亩,设施用地类5771.2亩,利用林草(荒)地类790.34亩。下一步,还将继续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将作物种植设施用地以及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直接用于设施农业用地,为恢复生猪生产和提振市场信心创造空间、留够时间。
新闻推荐
古镇鸟瞰高抬戏丰收季节远望青林口,只见灰墙黛瓦门户幽深,风雨古廊桥倒影青云溪波光粼粼,还有那古树掩映的宫观雕梁画栋,犹如...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