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电话认定”不要误伤好人
对于一些有骚扰嫌疑的电话号码,运营商应该主动承担甄别责任,坚持智能识别和人工识别相结合的方式。还应优化程序,做到双向确认,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甄别结果趋于客观、公正,减少误判误伤。
江德斌
近日,济南多名市民反映,手机用着用着突然遭到运营商停机。联系运营商后,他们被告知停机是由于拨打“骚扰电话”导致。“我们打的都是正常电话,不是骚扰电话,而且停机前也没通知一声。”市民质疑。涉事的通信运营商回应称,用户手机被停机是因系统检测到通话异常高频,如果用户是正常工作电话可提供相关证明,他们会将其列入“白名单”。(9月16日《齐鲁晚报》)
骚扰电话让人烦,是信息牛皮癣,运营商将有骚扰电话之嫌的号码停机,可以看做是一种主动作为的表现。按照运营商方面的说法,骚扰电话有几个最主要的特性,比如主叫频次特别高,被叫频次特别低或几乎没有被叫,平均通话时长都很短,主叫号码数量离散率很高,被一些平台、用户标记等。按照运营商的标准,报道中相关市民的手机都触碰到了“红线”,所以才会被停机。从新闻中可以看到,虽然运营商的初衷不错,但并非毫无瑕疵,直接导致了部分市民被“误伤”。
这些电话号码看似符合骚扰电话标准,可事实上,只是因为用户工作需要、遇到急事,短时间内拨打电话过多等,在触发“红线”后便被停机。类似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曾出现过。比如,前些天四川江油一位女警对辖区“实有人口”进行核查过程中,平均日拨100余个电话,电信部门以“涉嫌电信网络诈骗”为由,将其停机,就引发了舆论质疑,认为运营商的标准缺乏精准度。
显然,运营商对骚扰电话、诈骗电话的认定标准仍然太过宽泛,仅凭借目前的几个条件,还很难达到精准定性,容易造成“误伤”好人的情况发生。对于此类情况,运营商往往要求用户提供相关证明,将其号码拉到“白名单”里,但需要本人去营业厅解除限制,才能正常开机使用。这等于将运营商的责任推给用户,增加了用户的负担,显然不太合理。
按说,手机号码已执行实名制,运营商掌握用户的真实身份,在打击骚扰电话、诈骗电话时,完全可以按图索骥,追查号码背后的嫌疑人。可就目前来看,实名制并未落实到位,导致部分违法者可以轻易绕开监管,因此,运营商应先抓好源头,将电话实名制严格落实到位。同时,将有合理需求的企事业单位、服务部门的工作电话,主动纳入“白名单”内。
同时,运营商需要进一步完善骚扰电话、诈骗电话的认定标准。对于一些有骚扰嫌疑的电话号码,运营商应该主动承担甄别责任,坚持智能识别和人工识别相结合的方式,多跑路,多查证,而不能把证明责任都甩给用户。同时,运营商在查证相关信息时,还应优化程序,完善事前事中提示、预警等功能,做到双向确认,而不能单方确认就先行停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甄别结果趋于客观、公正,减少误判误伤。
新闻推荐
1.段文涛(男,27岁,甘肃省陇南市康县迷坝乡村民),2019年6月25日,醉酒驾驶甘K72252号小型轿车,在康县人大路口处被执勤民警现场依...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