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江油市龙凤镇中心小学黄冬梅
创新意识是教学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肩负的重任,也是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素质
教学中,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其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理念,把握新教材宗旨,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如我在教学《可能性》时,二年级只需要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而三年级却与“统计”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二、教师要营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是发现新知识,新问题,新方法的过程。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在轻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产生好奇心,激发自己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创新意识。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若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的内容,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提出问题。小红今年8岁,她姐姐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3个生日,问她姐姐今年多少岁?问题一提出,课堂沸腾了,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3岁”,有的说“小红都8岁了,姐姐肯定不会是3岁”。我说:“是啊,过了3个生日,按平时的说法,应该是3岁,这就有意思了,妹妹8岁,姐姐3岁,岂不是怪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这样由问题引入新课,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同时为学习闰年知识作好铺垫。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展开想象,开阔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
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
对待每一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能无拘无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营造充分的思维空间。传统的以教师为权威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性,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需要教师把自己放在指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互相交流思想,进而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鼓励学生探索多种解题思路
要想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前提和基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实践,探索多种解题思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运用于生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要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不断创新。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问题和悬念,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深入地进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创新。
五、积极评价,引导学生不断创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都不相同,因此,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有不同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例如:我在上《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事先布置学生回家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的学具,并强调必须自己亲手做。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展出了自己的作品,不管做得好与不好,我都及时给予了肯定。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若一连几名学生均未答出,表明问题可能难了,或者几个学生均是一个层面。如果问题有难度,就应把问题分解或者换个角度,降低难度。如果不是问题有难度,那就应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并非讲究回答的顺序。这样,在同一个问题的答问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受益。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总之,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坚持不懈地努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苏新范灵知)今年以来,江油市采取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参保政策宣传、开展业务培训和加强沟通协调等举措,全面完成2018年...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