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的莲
喜爱莲,因为她是花中的君子。
不蔓不枝的亭亭玉立,翠盘含露的玉润珠圆,中通外直的卓然傲岸,濯涟不妖的香清益远;喜爱莲,还有那接天莲叶的青碧,红蕊白苹的香尘,更还有风动莲移的曼妙,月洒清露的心音;可在人流如织的泱泱大浦兼济天下,也可在污浊如斯的小池独善其身,可入食、入药,更可入景、入心,这不就是谦谦君子吗!
如果说莲是君子的象征,那包河的莲则是君子中的君子了。
包河的莲不仅具有了莲的外表,伟岸挺拔,青翠欲滴,她还有其他莲花不具有的高洁本质:玲珑而无丝的心。包河的莲,其根便是包河的藕。包河的藕,其表洁白细嫩,其味甘甜爽口。当你掰断包河的藕,就会发现,其绝无藕断丝连之现象,断面上脆生生的,只有细看,才能看到些许的藕丝。其实包河的藕并不是无丝,藕丝一如人身上的血管,没有血管人不可能存活;而藕丝即是莲的血管,为莲叶、莲茎、莲花、莲籽输送着水和养分,只不过包河的藕丝是透明的、纯洁的,绝无蝇营狗苟的粘连;包河的藕,冰心玉魄,香清怡人。
这大约也和人是一样的吧!真正无私的人其实是不存在的,亲情、友情、爱情,谁不是在这感情的世界里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谁又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但正如孔子所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面对大公,回望小私,能否做到像包河的藕那样,公私分明,这似乎就是我们所期待的了!
包河的藕只有在包河里才能见到,全国的其他地方绝无仅有。由此,我在想,在泱泱五千年的华夏历史上,有开疆拓土的一代名将,有兢兢业业的贤相名臣,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英雄;但是,要讲清正廉明,我们首先能想到的只有包拯,脸黑心红,一片赤诚。包拯曾在《书端州郡齐壁》一诗中写道,“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这似乎也正是莲的品质,中空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化一蓬青翠赏阅人间。包河的藕也许就是他的一片精诚之心的物化,也许是莽莽上苍对他廉洁清正气节的嘉许,让无丝之藕长伴在他的墓旁,给后世来者以为昭示。
晚年的包拯为保子孙不贪腐,曾在家里立了一块石碑,上刻《戒廉家训》,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我没有查包公后世是否有贪腐犯罪者,但我想这条严厉的家训是能够使所有的子孙时刻警醒在心底的。
只是现在的包河,已经没有了那些接天的莲叶。2005年,为清除包河里的淤泥,河水被放干了,挖掘机强大的动力清走了淤泥,那些生长千年的包河藕也被连根挖走了。后来,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多次移植了品种相近的藕到包河移栽,但成活率极低。或许是水的原因,或许是土的原因,但始终已无法再现满河碧莲的景象了。现在的包河,只是在九狮桥边上的很小的一片水面,长着为数不多的莲藕,具体品种为何也不可考了。
当然那莲下面的藕也不是曾经的包河的藕了。我在叹息,想像着那些无丝的藕,还希望着重现一朝春雨碧满塘、七月流火送清凉的盛景;我在祈祷,或许包河藕的根并没有被挖尽,只是深藏在河底的土壤中,它还在慢慢地生长着,积蓄着力量。我想,有清风阁在注视着这片土地,有包公墓在镇守着这方水乡,在包河这片灵秀的土地上,还会飘荡着无丝莲的馨香。文/王乐远
新闻推荐
盼望着、盼望着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翘首以盼的“跳蚤市场”也来到了,同学们无疑都会欣喜万分。吃过午饭后,学校比往常热闹了几分,我们班的摊位在小足球场前的乒乓球台,我们小组去的时候...
江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