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精准脱贫的江油实践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1-20 20:13 大字

晨曦中的猕猴桃产业园。

脱贫群众为猕猴桃授粉。

异地扶贫搬迁的农民新居。

□涂伟强 杨星月 廖伯逊/文 肖赟梅/图

漫漫扶贫路,浓浓民生情。寒冬里的江油大地,却有一股股关怀的暖流在青山绿水间荡漾,温暖着广大群众的心田。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年,江油市委、市政府立下了“年全部贫困村摘帽、全部贫困人口脱贫”的军令状,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深入推进“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以“等不起”的速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高歌猛进。

这一年,江油干部群众以“精准识别、靶向施策”为重点,以财政“输血”、产业“造血”为抓手,以扶贫扶“智”、攻坚攻“志”为突破,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做准做实做细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捷报频传,实现了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幸福目标。

这一年,江油圆满完成年省定退出贫困村个、脱贫人口人的任务。全市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元;减贫人口参加新农合(保)率、广播电视达标率均为%,实现了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室全覆盖……

精准识别、靶向施策,脱贫“准”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江油市各级干部深入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通过精准识别,明确了个乡镇中个贫困村、2.2万贫困人口的脱贫数量和时限。

距江油城区近百公里的枫顺乡小坝村便是个贫困村之一。小坝村生态资源丰富,食用菌、生态养殖、高山中药材等远近闻名,但因村民们的思想观念陈旧、发展手段滞后等,长期处于贫困线下。

脱贫攻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想要摆脱贫困,就得科学规划、靶向施策。在精准调研的基础上,江油启动覆盖个乡镇、个贫困村、名贫困人口的北部山区生态旅游扶贫规划。比照贫困村的退出标准,做好个拟摘帽贫困村的产业规划。为了切合每个村的实际,扶贫干部逐村逐户进行梳理、优化,为每个村选准主导产业,先后为个贫困村规划了个种养殖项目和个种植园区和特色养殖村;重点规划了养马峡避暑、青龙峡漂流等9个旅游扶贫项目。

蓝图绘就,正当远航。如何精准施策、快速让贫困群众走上幸福的小康之路?这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枫顺乡党委、政府与帮扶联系单位江油市委办等一起,制订了《小坝村脱贫攻坚发展规划》,打造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基础扶贫“三驾马车”,共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将帮扶联系单位绵阳市地税局、绵阳市委党校、江油市委办公室“三股力量”统筹整合,形成了抓好道路、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合力。全村完成道路硬化近公里,安置村道安全护栏1公里,打通进社入户的“毛细血管”;新建渠道3.3公里;新修河提米、拦河堰米;新建、整治堰塘2处;新建蓄水池3处、铺设管道4公里;实施农网改造2.5公里。

村组公路拓宽了,腊肉野味运出卖钱,村民家园建设更好了……面对村里的巨变,村主任何立村笑呵呵地说:“今年春节一定热闹,因为小坝整村脱贫了!”

财政“输血”、产业“造血”,脱贫“实”

“我家两个人,每人分了元的红利。”1月日,小溪坝镇鲜花村六组贫困户熊世清幸福地回味着一个月前镇里举行的那场蛋鸡寄养产业分红发放仪式。她说:“没有想到通过蛋鸡寄养,让我们每年每人稳稳当当就分了元的红利,这比我们自己养鸡自担风险好多了。”

这得益于江油市集中%以上的项目资金投向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致富增收。目前,江油市级财 政 配 套 和 整 合 资 金.3万元,对每个贫困村投入了万元资金,要求每个村要拿出不低于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同时,江油还设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万元、卫生扶贫救助基金万元和个贫困村每村万元的产业扶持基金万元。

与熊世清有着相同喜悦的还有敬元村的村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敬元乡党委、政府和市扶贫移民局积极努力,敬元村与永超公司于去年8月签订了合作协议。敬元村村主任李小蓉说:“村上投入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公司在建的户外拓展训练基地,合作期限为5年,公司每年保证给我们分红万元。

面对传统短板和攻坚新形势,江油更是创新支持引导方式,强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金融助力扶贫“积极入席”,全力“贷”动名有信贷意愿的老乡脱贫奔小康。二郎庙镇金石村的尚中友便是其中一员。该村道路修通硬化后,绵阳鑫意中药材公司看中这里的高山坡地,既可种植皂角树,又能在林下套种高山蔬菜。尚中友加入到由这个公司为核心的合作社,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让他抓住了脱贫的机遇。

财政投入是保障,产业发展添动力。江油把培育发展致富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抓手,制订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案,整合1.3亿元财政资金“精准滴灌”、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助推贫困村个农业产业项目,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特色产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以上。

“目前,年出栏头生猪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已落户黄土村。”新安镇副书记何芙蓉介绍,“到时猪产生的粪便,将通过管道输送到梨园,实现猪、沼、果的绿色有机循环利用。”黄土村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控股经营已发展的余亩集体梨园,明确了村集体年度保底收益,量化了贫困户在收益中所占比例。仅此一项,就能为黄土村集体带来5多万元的年收入,为每户贫困户增收余元。

从东到西,从北到南,一镇一品、一村一业初具雏形。像新安镇黄土村这样的村庄,在江油随处可见。河口镇蜜柚产业已发展到人均2亩,创造了增收奇迹;雁门镇等山区乡镇开发山区老鹰茶、蜂蜜等特色农产品,打造“寻山记”等特色山货品牌,通过“互联网+实体”模式实现年销售收入2.1亿元;以三合镇蟠龙村的“BOT”为代表的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万元;大康镇官渡村流域孕育的百合花,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来此观光,到此打工的武都、西屏和本地农民工络绎不绝。

扶贫扶“智”、攻坚攻“志”,脱贫“细”

大方清秀的形象、时尚靓丽的打扮,何春梅的头衔却是“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她位于方水镇的农场由最初的小枇杷园发展到一个集种、养于一体,占地余亩的家庭立体生态农场。仅肉羊养殖一项,便实现产值近万元。

“起初,我不懂枇杷的栽培技术,亏损了不少!”何春梅说,“获得全面种养培训后的第一年,就迎来了一个丰收年,同时也点燃了我内心更大的梦想,做一名‘现代农业庄园主\’。”

要治穷,先扶“智”。江油强化落实以名县级领导、个市级部门、名党员干部和家企业结对帮扶个贫困村为代表的 “八个一”帮扶机制,细致到了每家每户和户帮扶企业。同时,积极开展年四川省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活动,举办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职业技能培训等各种培训,为贫困户铲除了知识技术欠缺这个“绊脚石”。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通过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坝坝会、田边会等“接地气”的“龙门阵”“感恩教育”活动,江油最大程度发挥产业之桥、基础之桥的效能,引导贫困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如今在江油的贫困村,幸福美丽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在部分贫困村中,村规民约、村训家训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随处可见;“好媳妇”“好邻居”“四好村”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广受欢迎。

物质脱了贫,精神更要脱贫,江油把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提振了起来!

新闻推荐

凝心聚力 创新奋进奋力谱写江油职工幸福篇章

这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故里,这里是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举办地。如今的江油市,是中国(绵阳)科技城重要辐射区,也是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在这片热土上,工会组织作为党委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